5月9日至5月15日 是全国第30个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国人在节水这件事情上坚持了30年? 难道是为了省水费?
答案当然不止于此 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国家节水标志 图片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提到节水,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保护水资源。
的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局面已经显现。尤其是2003年“非典”期间,部分住宅社区爆发了中水回用安全隐患,更是让人们更加努力、严谨地研究到底如何才能安全、高效地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时至今日,在政策、技术乃至文化领域,节水已经衍生出一系列细致、严密的标准和做法。
就以节水型城市为例——节水型城市须要具备城市节水机构依法履责、建立城市节水统计制度、财政投入制度等特点,能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使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用的水量控制在本地区自然界提供的或者当代科学技术水平能达到或可得到的水资源的量的范围内。

古滇艺海大码头 云南日报供图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行政调控和技术研发推广,将每一滴水用到极致。
目前,全国已经有134个城市创建成为节水型城市。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屡遭区域性干旱的云南有不少节水“小能手”上榜:
云南节水型城市名单 昆明市,第五批“节水型城市” 安宁市,第六批“节水型城市” 丽江市,第七批“节水型城市” 玉溪市,第八批“节水型城市”
整个“十三五”期间,云南有10项国家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从0.45提高至0.492,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9%、42.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3.01万亩,节水成效显著。
昆明从强化规划引领制度建设、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推进节水载体建设、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 制度、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自备水源监管、加大城市老旧供水管改造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节水工作。
玉溪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了有效集成与技术创新应用,其中,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开发研究及应用、功能增强型介质土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彩色透水运动场地建造关键施工技术等,填补了国内海绵城市在新型材料研究应用方面的空白。2020年,玉溪海绵城市项目通过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设节水型城市,保护水资源,从“点滴”到宏观,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点滴”之中包罗万象 让我们携起手来 从现在做起 节约用水 共建节水型城市 共享我们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