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现在很多字的读音跟我们小时候学的都不一样了。
最近我的语文老师朋友偶然跟我谈到:杜牧的《过华清宫》中的第三句“一骑红尘妃子笑”,其中的“骑”读音由以前的“qì”改成了“qí”了!
我明明记得“骑”字之所以读作“qì”,是因为它算作一种专有名词,特指一人一马的呀?放在整首诗里,诵读起来韵律和谐平仄工整,也很贴合历史背景和要表达的意思。
毕竟像“一骑红尘妃子笑”这种语境,用qí的读音讲出来,很容易变成颜色意境。。。
而且读“qì”的时候多作名词,读“qí”则多作动词,既好区分又好记忆,怎么就改了呢?
家长们怕是也很绝望,做学生时被老师指错,当家长了还逃不过!这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杜牧的另一首诗《山行》中的那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的读音,也从“xia”变成了“xie”,由于是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其读音的更改对整首诗的影响就更大了。
诗歌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讲究平仄和韵律,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对于保持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非常重要,对比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xia”显然比“远上寒山石径斜xie”更有韵味和意境。
除了以上读音的变化外,还有很多古文中的读音也被修改了,像韩愈《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里面的“石”字,之前教的是“dan”现在却变成了“shi”,看似是越改越简单了,实际上却是把旧版教材的使用者们给忽悠了,好像十几年的书都白读了,毕业几年后发现,学的知识都成了错的。还要被孩子质疑:爸爸妈妈连怎么连简单的字都不会读。作为家长,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明白教材的变化,因为很显然,在很多低龄段学生的心中,教材是不会更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