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增多,云南各地进入了野生菌繁殖的旺盛期,各种奇形怪状的野生菌也层出不穷。 7月17日上午,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河尾村村民吴兴强、吴尚德叔侄俩在割牛草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丛白色的巨型野生菌群。消息一传开,不少群众闻讯前来围观。
从外形上看,这丛菌菇除了颜色和普通的野生菌相似外,个头十分巨大。一朵挨着一朵,一层一层叠加着向上生长,有些已经打开的菌伞,比人脸还大一两倍。 经实地测量,最大的一株直径90厘米,高80厘米,估计重量超过100斤。“我们这里菌子平常比较多,但是像这么大的却非常少见,感觉相当稀奇。”吴尚德激动地说。
仔细查看,这丛菌群由众多小菌子组成,但只有一个根部。经咨询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专家后得知,该野生菌名叫巨大口蘑,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云南、广东、香港、福建等地都有,大部分情况下是丛生,也有单生的,巨大口蘑幼时像杏鲍菇,菌盖光滑,呈半球形,后期会逐渐平展,颜色呈灰褐色,中间颜色较深,边缘向内卷,菌柄接近圆柱形,向上逐渐变细,层层叠叠,看上去颇有立体感,凑近一点可以闻到淡淡的菌香。
昌宁县生态环境优良,很适合野生菌繁殖。记者发现,在这株菌丛附近,还生长着许多幼小的菌子。“过几天这里又会有一大片菌子了。”吴尚德说。
“那么大的菌子,到底能不能吃?” 不少网友发出疑问
对此,林业专家表示,巨大口蘑偏爱高温高湿且富含草腐物质的环境,其生长周期大约一个月。尽管形态诱人,但鉴于巨大口蘑在云南属于较为罕见的食用菌种,最好不要轻易采摘食用。 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地野生菌种类繁多,但如此庞大的菌体却是前所未见。目前,河尾村党总支书记李中强自费将该巨大口蘑送往了当地野生菌加工厂,计划将其制作成标本,未来供外来游客参观。
来源:开屏新闻记者崔敏,部分综合昌宁县融媒体中心、保山新闻网、云南网、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