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4月4日,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可以“无利息”贷款并附带一个链接,李先生点击短信内链接根据提示下载一个名为“还呗”的APP。在APP内李先生根据对方要求进行注册登录,在操作过程中对方称李先生银行账户输入错误,让下载“方信”APP,用方信账户与对方客户经理协商处理,期间对方还通过微信进行语音通话进行操作,对方让李先生转账进行识别是否正常使用,李先生按照对方要求转账,多次转账后,李先生发现被骗,共计损失一万余元。
案例二
4月3日,甘先生在家中玩手机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贷款公司客服,询问是否需要办理贷款,让添加一个企业微信并将其拉入微信群。进入群内后,对方让甘先生点击网址进入一个名为普融花的网页,在网页上按照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及绑定银行账号后,对方让甘先生下载一款指定APP联系办理贷款。甘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在网页上进行操作,将收到的验证码输入网页后点击提现,显示提现失败,对方称贷款款项被冻结需转账进行解冻,甘先生并未理会。到第二天,甘先生发现银行卡上的钱无故被转走,到银行查询后发现对方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一个数字钱包,将银行账号上的钱先转到数字钱包,又转到其他账号,共计损失三万余元。
案例三
3月31日,胡先生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一条贷款广告,胡先生根据提示下载一款APP,并根据对方要求用自己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注册了一个账号,向对方申请贷款10000元。APP客服以胡先生贷款的征信评分不足,要进行验证还款能力、缴纳滞留金并进行转账核验,胡先生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后,客服告知还需继续操作转账,胡先生发现被骗了,立马拨打电话报警,损失一万元人民币。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是指骗子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如“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名义,吸引被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激活费”“保证金”“验证费”等名义连番轰炸,收取费用。一旦被害人转账汇款,骗子立刻将被害人拉黑跑路。
此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网页等途径发布以“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等具有诱惑性的网络贷款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假冒知名贷款公司,搭建山寨APP或网页,让受害人误以为是正规贷款公司,获取其信任,诱骗其点开链接或扫二维码下载注册APP。当受害人发现平台显示放款成功且无法提现或迟迟不到账时,诈骗分子一步步诱导其缴纳所谓的“保险费、履约金、保证金、解冻费、公证费”等实施诈骗,或者以“流水不够”“征信未通过”等名义直接要求受害人转账。
当受害人察觉异常要求退还费用时,诈骗分子还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恐吓并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扩大损失。
如需贷款,一定要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或有合法资质的贷款平台。
正规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不会在放款前以任何理由要求借款人缴纳费用。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渠道核实贷款机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面对贷款广告,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尤其是那些声称“无条件贷款”“低息高额贷款”且要求先缴费的广告,都是诈骗陷阱。
个人信息是我们的重要资产,切勿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注意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资质,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填写个人信息。
同时,要注意验证码的使用,验证码等同于密码,绝不能随意告知他人。
要求“刷流水”办理贷款不可信。犯罪分子极易利用“刷流水”来“洗白”非法资金,不仅无法获得贷款,个人还极易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涉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