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保养维修
注册时间2013-4-26
最后登录2025-4-30
性别女
在线时间266 小时

- UID
- 196433
- 最后登录
- 2025-4-30
|
触目惊心的案例,揭开“高薪”背后的真相:月入过万、稳定货源、三年后白得一辆车”这样的招聘广告让无数货车司机心动,却不知背后是精心设计的连环陷阱。成都警方近期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中,40余名司机因“以租代购”背上巨额债务,涉案金额超500万元。更令人心痛的是,这样的骗局在全国多地频发,许多底层劳动者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甚至家庭破碎。
一、套路解析:从“高薪诱饵”到“贷款深渊”
1. 虚假承诺,精准拿捏心理
骗子公司在招聘平台发布“月薪过万”“保底收入”的广告,利用司机对稳定货源的渴望,承诺“买车包货源”,甚至伪造与大平台(如京东、顺丰)的合作授权书,增强可信度。
2. 诱导贷款,车价暗藏暴利
司机被要求通过公司“以租代购”购车,实际车价远高于市场价。例如,一辆市价8万的车,合同贷款价高达12万,差价直接被公司吞并。更隐蔽的是,车辆所有权归公司,司机仅是“租用”,一旦断供,车财两空。
3. 货源陷阱,收入不抵月供
所谓的“稳定货源”实为偏远散单,司机每天工作10小时仅赚200元,甚至需自付装卸费。收入远低于承诺,连月供都难以偿还。
二、血泪案例:被收割的底层劳动者
张师傅的噩梦:昆明一名司机缴纳2.5万首付后,发现公司承诺的货源全是虚假单子,最终车未提到,反被要求“赔偿”丢失货物,首付款也被扣光。
蔡先生的无奈:广州司机因收入不足停止还贷,车辆被拖走,还遭催债电话轰炸,被迫重回工厂打工。
三、法律漏洞与维权困境
1. 合同欺诈,维权艰难
骗子公司利用复杂合同条款模糊权责,司机因法律意识薄弱,往往未细看条款就签字。即使起诉,证据不足导致胜诉率低。
2. 灰色地带的“合法外衣”
律师指出,“以租代购”本是合法融资模式,但被恶意利用后,演变为诈骗工具。若公司虚构货源、抬高车价,则涉嫌合同诈骗罪。
四、如何避坑?给劳动者的自救指南
1. 警惕“三高”招聘:高薪、高保障、高门槛(如必须购车入职)的岗位需谨慎。
2. 合同逐条审核:重点查看车辆所有权、贷款金额、违约责任,拒绝“当天签约”的催促。
3. 多方核实信息:通过车管所查询车辆登记信息,向物流平台直接求证合作真实性。
4.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录音、聊天记录、合同复印件均可作为维权证据。
莫让“勤劳致富”成骗局代名词
货运行业本是劳动者靠双手挣钱的领域,却被黑心企业当成“韭菜田”。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加强招聘平台审核,严打虚假宣传,同时提醒每一位劳动者:天上不会掉馅饼,越是诱人的承诺,越要擦亮双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