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1-11-2
最后登录2025-4-18
性别保密
在线时间440 小时

- UID
- 34931
- 最后登录
- 2025-4-18
|
关于非寄宿制学校取消晚自习的讨论
1. "双减"政策的深层延伸
晚自习制度本质上是应试教育体系的延伸产物,其取消标志着教育改革从"减作业量"向"减隐性学习时间"深化。北京海淀区试点显示,强制晚自习退出后,学生自主规划能力提升23%,但学困生群体成绩波动显著。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中考、高考本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中考不主动、不自律,靠时间熬,就算到了高中呢,谁能一直熬6年。晚自习取消恰恰是自律、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弯道超车,查缺补漏的自主时间。
2. 教育主体责任的重新划分
教育部2023年基础教育质量报告指出,家长教育参与度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达0.68。取消晚自习倒逼家庭建立"学习型场域",上海试点学校通过"家庭学习契约"制度,使家长有效参与率从41%提升至67%。不是简单的我管不了一句话就把孩子丢到学校,交给老师。监护人有监护人的职责,一句难监管,管不住玩手机,手机家长买的,自己买的自己管不了,指望学校管?妥妥的推卸责任。学校只管3年,家长却是要负责一辈子。你们都忘记怀孕时候做产检的心愿了吗?就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如今却为了读个书把孩子当机器用。
3.所谓教育公平
白岩松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让许多人为之愤慨。他说:“你的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超越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孩子们的起点不一样,能分配到的教育资源也不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就会被送到很好的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享受着极优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山村里的孩子,此时可能连拥有一间明亮的教室都成为问题。教育资源想公平,太难了。
以清华为例,清华大学50%裸分录取外,还有十种其他录取途径,包括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艺术和体育特长生、定向生、飞行技术、数学领军计划等。每种途径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不是只靠读书才能进名校。
4.接受孩子的平庸。
99%的汗水+1%天赋,
一个人的成功也许就是靠1%,接受孩子的平庸,学个手艺生活也会很好过的。网上流传父母卷孩子不如卷自己,努力给孩子一个啃老的机会。
接受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晚自习存废之争实为教育现代化转型的缩影。破解困局需要超越简单的存废选择,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型教育生态。这既需要勇气打破路径依赖,更需智慧实现系统重构,最终指向"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切发展"的教育本真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