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高发,甲流感染率相比前几个月明显上升。日常家居清洁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或流感患者康复后,更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
然而,许多人在进行家庭清洁消毒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不仅可能降低清洁效果,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金属或皮革制品
含氯消毒剂中的活性氯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腐蚀金属和皮革制品。
为避免损坏,金属表面宜用非腐蚀性消毒剂,皮革制品则应使用专用清洁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清洁。
因此,使用消毒剂时需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或吸入。
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用可能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或降低消毒效果。
使用消毒剂时需了解其成分,避免随意混用,确保安全和效果。
在洗涤剂中加入非医用消毒液可能起不到实际的消毒效果。
洗涤过程中,大量的水会稀释消毒液,致其浓度过低,无法有效消毒。
含氯消毒液可能腐蚀洗衣机的金属部件和内胆,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混合使用洗涤剂和消毒液可能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刺激性气体或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洗涤衣物时分开处理,必要时用高温或单独的消毒程序代替。
污染物清理:若地面、家具或衣物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如呕吐物、粪便或呼吸道患者的痰液),需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金属表面可使用70%酒精)。消毒后静置15~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并擦干。
地面清洁:定期清洁地面,根据需要增加清洁次数,清洁后保持地面干爽。
冰箱清洁:低温可能导致病毒滞留且保有传染性,因此对可能被污染的生肉、蔬果以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清理,冰箱内部亦应进行简单的清洁。
床品和衣物:定期更换和清洗床单、枕套、毛巾及衣服。
宠物环境:若家中饲养宠物(如猫狗),需增加清洁频率。
垃圾处理:垃圾应包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并至少每天清理一次。
洗手间是家庭卫生的关键区域,也是病菌容易滋生和传播的地方。保持洗手间清洁和干爽,不仅能预防异味和细菌滋生,还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经历流感后,清洁和消毒不仅是恢复日常生活的重要步骤,更是防止二次传播的关键环节。掌握科学的清洁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营造安全、健康的居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