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
孕育了其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
今天
就让我们聚焦这份名单中的
滇菜名菜和名小吃
探寻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云南美味
粉蒸肉,又被称作米粉肉、面粉肉,是广泛流传于云南、四川等地的传统名菜,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深受大众喜爱。
都说“游在云南,吃在曲靖”,位于云南东部的曲靖,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各种美食汇聚于此,源远流长。
滇味的代表作之一——辣子鸡,就是曲靖沾益的特色美食。
一盘辣子鸡,先闻其香,椒香肉香弥散。再观其色,辣椒深红,鸡肉附着油光。品一口,辣而不辛、外酥里嫩,堪称“滇中一绝”。
图源 宣威发布
曲靖下辖的宣威,是这片美食沃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宣威美食的精髓在于猪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宣威火腿。它历史悠久,品质卓越,是云南的著名特产,享誉中外。
金钱腿是火腿的精华部分,位于猪后腿轴把之上,需用小火慢炖,后将其切片,断面皮薄肉厚,瘦肉红润,皮层金黄,香气扑鼻。入口咀嚼,味道甘甜,口感柔韧。
干椒牛肝菌的主要食材——牛肝菌,是生长在曲靖及周边山林中的珍贵野生菌类。
牛肝菌的肉质肥厚,口感滑嫩,搭配干辣椒的香辣味和大蒜的浓郁香气,使得整道菜品的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在曲靖,干椒牛肝菌不仅是一道家常菜,更是招待亲朋好友的珍贵佳肴。
保山,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之城。无数美食在这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光彩。保山金鸡,以一道非遗美食“口袋豆腐”,引来无数好吃之人。
黄豆磨浆,经滤渣、煮沸、点卤、压制,制成手工豆腐。将它们切成小块油炸,并延用传统碱水浸泡技法至软。几道工序后,豆腐自带“行囊”,与青菜、肉末高汤同煮,味咸鲜醇香,外皮劲道,内里软嫩。
图源 古城之窗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冬季都是腌制腊肉的最佳时节,云南也不例外!云南的腊肠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色。
纳西米灌肠是丽江纳西族传统美食,主要原料为猪血、米饭和香料,在冬天,悬挂风干后可以保存很久。制作时将糯米或大米与猪血、鸡蛋清和香料混合,灌入猪肠后蒸熟。食用前切片,可煎可蒸,色泽油亮,香气浓郁,是补血补气的佳品,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红河建水,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紫陶之乡。用紫陶制成的汽锅,是建水人让水火相容的杰作,从谷物杂粮到肉食珍鲜,不管荤素,不论形态,皆可拥入汽锅的怀抱。
而草芽,作为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凭借鲜甜脆嫩的口感,常变换着形态出现在餐桌上,当与汽锅配合,一道汽锅草芽,注定能成为筷头的焦点。
图源 文山州文化馆
芭蕉花红烧肉,源于云南文山,是一道集色、香、味于一体的传统地方美食。它巧妙地将芭蕉花的清新与红烧肉的浓郁相结合,创造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独特风味。
大理洱海,景色如诗如画,有“多鱼之湖”的美称。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多样的民族饮食文化交融,孕育出不少充满地域特色的佳肴。其中,一道酸辣鱼以独特风味,脱颖而出。
大理酸辣鱼鱼肉质细嫩爽滑,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在加入大理人自己腌制的腌菜后,更是酸辣爽口,色香味俱全。
纪录片《食在云南》Ⅱ 截图
亚热带丰盛的物产,让德宏景颇族的餐盘变成一道道风景。将刚煮熟的鸡用于献祭,是景颇族对鬼神的敬畏,“景颇鬼鸡”由此得名。
芫荽、姜末、小米辣,浓烈辛香;盐和柠檬汁,咸鲜清新,与被撕成条的鸡肉抓拌一番,酸辣领衔,多种滋味相互较劲,为唇齿口舌造就了层层惊喜。
图源 云南共青团
在云南,只吃过带汤的米线,说明你还不够local。“嗦”一碗昆明豆花米线,见识一下嫩滑的豆腐脑与米线的双剑合璧。
将过水的米线放入碗中,先淋上酱料与配菜,最后盖上两勺洁白的豆花,一面是素净的鲜,一面是盎然的辣,如同见识了溪流潺潺仰头望又是众山层峦,让人无限贪恋这一刻舌尖的快感。
图源 云南网
在云南,用大米制成的饵块,是能与米线并驾齐驱的美食。一片刚出炉的烧饵块,外表焦香,内里软糯,虽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云南人对食材的精挑细选与对烹饪技艺的极致追求。
抹上卤腐、芝麻酱、香菇酱,再裹进一根油条,是哪个云南人每天早餐离不开的美味!?
昆明,是家喻户晓的春城,这里市井纷繁,数不尽的民间味道令人垂涎。华灯初上,城市里的摩登韵律极致浪漫,九十多年前,摩登粑粑,从这里横空出世。
摩登粑粑是昆明本地著名的小吃之一,它上得了餐桌,也能在路边小摊上怡然自得,金黄的外表,酥软的口感,俘获了一代又一代昆明人的味蕾。
图源 保山新闻网
保山隆阳蒲缥,一座栖于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古镇,在这里,有一道独具风味的凉鸡米线,以其独特的口感与鲜美的滋味,惊艳着每一位到访的食客。
蒲缥凉鸡选用的一般是本地放养的阉鸡或母鸡,肉质细嫩。米线加入了特制高汤,温热的高汤让凉鸡米线呈现出温凉的口感,混合着各种佐料,入口绝了!
云南人对洋芋的热爱无以复加!在云南,没有一块洋芋能被“剩着”端下餐桌……
昭通,是云南洋芋的主要产区,产出的洋芋品质优良,淀粉含量高,口感细腻。当地人将洋芋烤至外皮焦黄、内里软糯,再切块配以多种酱料,从乳腐汁、辣椒面到瓜子仁、辣椒籽,再到香菜、葱油等,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昭通,一个简单的烤洋芋也吃出了“满汉全席”般的丰富与美味。
图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昭通滇式绿豆糕以绿豆粉为主料融合了我国南北糕点制作精髓,采用蒸与冷作结合的方法,外形典雅,色彩和谐,内含黑色豆沙,食用时,满嘴芬芳蜜甜,令人回味悠长。
图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鸡肉烂饭,佤语叫noig ia“馍牙”,是临沧佤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米和鸡汤煮至烂熟,加入撕好的鸡肉丝焖煮。出锅时加上切碎的阿佤芫荽、野生香蓼、青小米辣、嫩茴香叶、小葱等佐料,美味的鸡肉烂饭就烹制完成。鸡肉烂饭口感细腻丝滑,伴随着阿佤芫荽特有的香味,仿佛置身于临沧的山林之中。
图源 视听文山
壮乡大粽粑是文山壮族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讲究,原料丰富。
选用优质糯米,经过筛选清洗,以箬叶或竹叶包裹,内夹肉、豆粉等馅料,用稻草捆扎好,形成各种形状(如三角形、长条形、梳背形等)的粽粑。
文山壮乡大粽粑的口感独特,风味浓郁。由于糯米经过染色和长时间的蒸煮,粽粑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香气。糯米的香甜与馅料的咸香相互交融,独具风味。
乳扇,作为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牛奶做成片片卖”,早已是大理的一张亮丽名片。2020年,乳扇制作技艺入选大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而香糯乳扇卷则是在乳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创新而制成的美食。其外皮酥脆可口,内馅香甜软糯,豆沙的甜味与乳扇的奶香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味。此外,炸制过程中形成的金黄色泽也为其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食欲。
图源 云南地方志
糌粑作为藏族人的传统主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迪庆州,特别是香格里拉地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糌粑以藏族人种植的特有作物青稞麦为主料,炒熟磨粉制成,呈黄色带嚼劲。食用时加酥油、热茶搅拌成团,口感扎实,酥软喷香,内部略带嚼劲,非常适合充饥御寒。
有你喜欢吃的吗?
快去打卡!
来源:拾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