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红&灵视+通感+冥合
注册时间2010-4-12
最后登录2025-5-1
性别男
在线时间3291 小时

- UID
- 2731
- 最后登录
- 2025-5-1
|
本帖最后由 李运祥 于 2024-6-4 00:46 编辑
我在化念下班秧育秧(散文)
李运祥
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农民,田地象张白纸,是我贫瘠的水田绿色当字,是我广种薄收的稻子……
农事,在我看来,如四季,春夏秋冬,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常常觉得像直线,从开始到结束,轮回是圆,是重复,是归位。
今天,关于育秧,我能写的,只有抒情,千挑万选后的种子如枪上了膛,嘭嘭嘭的几下,就把它们射进泥中,赤裸裸地都摊在一张床上,让它们拥有那么多的白纸——等待它们把生命书写在泥上,开头个头,然后再结个尾,让秧苗在一系列生长过程中营造出各自生命的典雅诗意和生命的乐章……
育秧,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所以,太阳还未出来,我们便走向水田——冬水田已经翻过,蓄满水的田里波光粼粼……我们头天晚上,就把造好的稻种浸泡,不紧不慢——捅里的水平静地与稻种懒懒地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像一面镜子,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到处是晃动的稻种上下摇曳……然后我们漂去不良……让那些经历过痛苦挑造后的不良性子远远地去喂鸡猪鸭鹅,只留下优良,让它们去泥土中传宗接代繁延生长。
如今回想起来,似乎还能听到当人们犁田耙田赶牛的吆喝声和泥水混杂的轰鸣声。牛、人和犁铧插进泥土,泥巴软软的厚如棉被,每翻一铧泥土,便翻开了沉沉睡的泥土,每每将冬水田翻耕一遍,然后再耙一遍,便翻开了一段记忆——秧田的泥块捣鼓得细碎而黏稠,铺好床——躬身并平整好秧亩的床,然后把精挑细选出来的谷种,仔细并慢慢地撒在床上……
那些或躺或立的谷种,在床上睡上不到三天,便争先恐后地醒来,破了芽,那些细嫩的小芽像努起的小嘴巴,亲吻着阳光。此时,它们鹅黄的稚嫩模样,令我们心喜温暖……秧苗似乎懂得人们的辛苦,它们稳稳当当地站立,争分夺秒,见风就长。当然也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刚刚发芽生根的稻种,壳内营养物质还大半保留。麻雀为了补充一冬的消耗,会偷偷地盘旋在秧田四周,伺机而动。我们也有自己的土办法——赶紧把捆扎好的稻草人插在秧田两端。稻草人穿着我废弃的破烂衣裳,手里握一根长长的竹枝,枝头上系着一些不同的条布或塑料薄膜,甚至还会把竹笋壳也缝在稻草人身上……它们在风里噼噼噗噗作响。稻草人在风中摇晃,不分昼夜守护着秧苗,让我们的秧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情感,茁壮成长……
育秧,自然、平凡,却重要,尽管现在我的故乡早已不再种稻谷而且还是双季稻再生稻……但有其可取之处,比如,接地气、累却也算是忙中取乐“轻松活泼”,很难说有多么高明、高深,有多大的价值。但是,作为过来人,总是觉得有些特别的意义,现在回想起来,绝对需要一个最起码的高度,那时候的农活,即便是育秧这样相对轻松的活计,绝非象我离开农村到城市里的那些水疗、日光浴……并非想把当年的“育秧”过度拔高,只是想力避曾经的那些过往扁平化,降低到吃吃喝喝花花朵朵——当下旅游的误解,打个比方,自己也高兴看着一群孩子天真烂漫地到农村玩泼水……但是,拿这些玩意不分场合洒到后身上,误导后生,对于正在思考的我们老辈人身上,有些缺德,干扰后人……这番话和比喻,虽然显得有些刻薄,但确实是道出了我这个杞人忧天的低层次和局限性……
尽管现在我们曾经的“育秧”已经远去,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但仍然记忆深刻且尤新……令我的感受和想象拥踵而来……原来,“育秧“,保护了我们稻谷的贞操……
(未完待续)
(2024/05/03日草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