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路居镇三百亩村地处抚仙湖西岸,平均海拔1981米,年平均气温14℃,有“西岸氧吧”的美称。近年来,三百亩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致力加快实现“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风民风明显好转,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先后荣获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美丽村庄、玉溪市就业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聚焦“关键少数”,强化示范引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党员干部是关键。三百亩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从党员思想教育,到引导党员率先实践,破除陈规陋习,制定有效机制,厚植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正气,引领群众移风易俗,起到了滋润人心、凝聚人心、感化人心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聚焦“绝大多数”,强化群众引力。三百亩村严格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制定村规民约时公开征集群众意见,开设宣传栏及意见箱,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同时进行充分的讨论修改,深入交换意见建议,并邀请专业律师进行全面的合法性审查,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还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为村民讲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村规民约解决矛盾纠纷,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更加强烈。审议通过的新村规民约,涵盖乡风文明公约、环境保洁公约、生态保护公约、村规及相关责任追究处罚公约等共五章56条。三百亩村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层治理模式,促进决策管理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零距离”,创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新模式。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带动热心公益的村民参与调解事业。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成立“民情民谈”“村民说事”等议事协调机构,组建群众恳谈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治理。 聚焦宣传倡导,强化浸润人心。通过发放倡议书、村内小喇叭播报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教育倡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不良社会风气,主动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塑造“好人文化”,通过“红黑榜”深化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宣传,让身边的“明星”成为可触可学的文明风景线、好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群众的日常行为习惯,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倡导和谐村居、和善居民、和睦邻里、和美家庭建设。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全村范围内形成了崇尚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建设美好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治理。 新风沐乡野,文明建新功。下一步,三百亩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融合,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文明新风劲吹,美丽乡村入画,持续倡导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真正走进群众视野、走入群众内心,形成崇尚文明、摒弃陋习的良好风尚,让新时代文明“春风”浸润到百姓心坎里。 【本文系云南省文明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主题征文作品】 作者:高暚 澄江市路居镇人民政府 来源:云南理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