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红&灵视+通感+冥合
注册时间2010-4-12
最后登录2025-5-2
性别男
在线时间3291 小时

- UID
- 2731
- 最后登录
- 2025-5-2
|
本帖最后由 李运祥 于 2023-11-7 00:03 编辑
共情……(散文)
李运祥
今天,从张本聪先生发在朋友圈上的一组人像摄影——“南疆喀什抓拍街头肖像”指向了个体生命的内部,手持相机的摄影人,镜头对准摄影对象——抱紧相机眇准对象,在与“对象”的相处交流中,争分夺秒……如此操作,却让我读出并逐渐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真正的不可磨灭的距离,我想象着,张本聪先生咔擦咔擦……按下快门的瞬间,似乎是与拍摄对象相互交换的声音,就像我们在烟火人生里打火石、擦火柴时发出的声音:在那个瞬间彼此暂时被对方擦亮……那一抹温暖,却被定格成像,令我眼前一亮,照进心田。尽管我不认识镜头里的人,但,他们的表情,终究会留在我心里泛起涟漪……
人心在命里,各执一词,在黑白之间,吸引眼球和冲击人心,相遇的瞬间,摒气凝神,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用表情现身的同时布下共情的迷魂阵……
然而,真实而不羁的灵魂可以欣赏可以拥抱,也可以遥望。像真佛,是有“后光”的。那光圈,看得见,摸不着,那是我们难以磨灭的茫然无知的美妙顷刻:它们无限扩展着我感知的边界——其中的意象,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就像是一座“人像森林”里的花草上,风吹草动前的人象与人的内心能够发生神秘的感应与契合;因此,张本聪先生这组南疆“人像街拍”,并非一般的“摄影修辞”技巧,而是外到内的现实“相遇”、“相融合”。镜头和光圈下的形象决不是从属的工具,它自身拥有自足的价值。在此,主客体不再区分,不仅仅是拍摄者的外在描写,而是他自身就是世间一条柔韧的神经纤维。拉着我,故,我发现,真正出色的摄影人,会令内行的观者,就不能从其拍摄的过程的踪迹上转移视线,而是迫不及待地奔向它的所指。因为能指与所指在这里忻合无间,它就是作品本身——魅力或魔力就在拍摄者与被拍摄表里如一的作品曝光时刻:特殊的摄影语言“肌质”,同样出自于对确切表达摄影个人灵魂的关注。在他们看来,不能为其它语言转述的言语,才是个人信息意义上的“精确的言语”,它远离平淡无奇的公共交流话语,说出了个人特殊感受力,和个人灵魂的独特发现和体验,在那瞬间,把身心放置在一种摄影语言特殊化的生活,恰如像下棋一样没有实用目的。棋局既千变万化,又有规则。但规则增加了趣味,没有限制格局的美妙多变。为此,我笃定,什么是有创造力的摄影?我的的标准是,既不仿前人,又不仿自己的从前,当然,又无法让后人仿摄。难矣。非常遗憾,任何时代,有创造力的摄影作者都是凤毛麟角,极其罕见,是不是大师不重要,也无所谓,让自已的摄影作品来表达个体生命和摄影语言的瞬间展开,才是本领和才华的舞台,与其它文体相比,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复制别人,也不可复制自己。
正如张本聪先生南疆们拍的异样作品里的人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我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叫“共情”。
由此可见,“类聚化”的主观情感拍摄,往往只能“呼应”我们已有的态度,而个人体丰富的体验及美的发现,才会“加深”乃至更新我们人和生命的感受与洞识。因此,张本聪先生这组南疆人像抓拍,让我感到他是将自己的生命经验一点一点“捺”入摄影文本中去。既是经验的“呈现”,又是感情的“告知”。因此、真正的人像摄影作品,并非是“呈现”总是比“告之”的信息量更多,艺术的劲道更足。是啊,浪漫主义滥情的摄影作品之衰退,早已警示过我们:允许拍得不好的时代却有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感谢张本聪先生,用作品诠释自己的内心,独白般的摄影作品,打动人心,让我动容、动情、动心……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大有大的传奇,小有小的故事。
(2023/11/05日草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