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紧扣“以媒育人、以媒兴业、以媒辅政”新媒体发展定位,发挥网络社会组织功能,用好“云岭石榴红网络宣传队”工作机制,以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为主题,利用周末、节假日常态化开展网络宣传活动。组织网络人士创作优质短视频作品、拍摄图片、撰写稿件,分别使用“寻美玉溪”“寻美云南”“聂耳故乡石榴红”“聂耳故乡歌声美”“碧玉清溪象往之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等话题,月均传播量3000w+,持续扩大网络共创互动传播的同心圆效应,激发民众寻美玉溪、赞美家乡的创作热潮。有效运用新媒体的形式抢占高流量的阵地,把玉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在全社会凝聚玉溪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合力。 一、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高扬社会主旋律。一是创立“州城新语”宣讲品牌。邀请1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组成志愿宣讲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宣讲活动,录制了40余条宣讲短视频,在哇家玉溪APP、文明玉溪公众号、喜马拉雅、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并同步到全市7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21家单位、社会组织使用。二是开设“聂耳讲堂”。依托聂耳故乡丰富的文化资源,用讲堂的方式充分活化利用,通过讲聂耳故事、听聂耳歌曲、传聂耳精神三个部分,传承弘扬“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聂耳精神。截至目前,开展宣讲9堂,近400人次现场参与。三是参加聂耳主题活动。今年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111周年,7月17日组织省市区30位新媒体人参加第七届聂耳音乐周开幕式暨大型主题文艺演出《心中的国歌》,拍摄发布39条视频作品,播放量达460w+。另外,玉溪市每个月第1天和重大节庆日都举行升国旗仪式,增强对聂耳和国歌的了解和情感,感受信仰的光芒,激发前进力量。 二、组织主题活动,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网络大V看玉溪”主题活动,先后8次组织新媒体人士到澄江市、通海县、易门县、峨山县、元江县、华宁县等地开展集体采风活动,访名家、讲故事、话发展,大力宣传景区景点、餐饮美食、美丽河湖、民俗文化、地方发展等内容,助力区域消费场景打造和营销推广,持续加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话题,用网络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赋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元江县金芒果文化旅游节、易门县野生菌交易会和火把节期间,组织150余人次网络人士开展助农直播、拍摄短剧、即兴说唱、体验分享等活动,在网络营造热闹又好玩、好看又好吃的良好氛围,出现了《云南野生菌太卷了》《上山前总要念一念》《老表今天总算是拾着菌啦》《谁还记得08年玉溪有些什么地方》等传播量百万级爆款作品,有4条优质主旋律短视频作品被中央统战部“寻美中国”栏目采用,短视频《云南93岁高龄摄影师火出圈》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采用、全国60余家媒体转发,短视频《玉溪最硬核土特产网上爆火》全网传播量突破4亿次。邀请军事大V“罗富强”参加聂耳音乐周创作活动,邀请著名相声演员“韩占军”在北京为易门菌交会宣传发声,与各地网络名人共创公益短视频,不断扩大玉溪的朋友圈和影响力。 三、当好文明志愿者,共建共享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预防森林火灾、青少年防溺水、保护美丽河湖、点亮微心愿、寒冬送暖、关爱困难群众等方面,是玉溪市网络志愿服务长期关注的重点,适时组织网络志愿者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是普法强基常态化,织密安全防护网。在宪法日、全国生态日、建军节等时间节点,结合主题录制对应的普法宣传视频,在寒暑假期间加大青少年防溺水的警示教育宣传,在野生菌上市期间围绕“做到三熟”预防中毒,雨天防洪涝,晴天防中暑,包括禁毒防艾、酒后驾车、防范间谍等,让网言网语成为网友们喜爱的日常消费品。二是鼓励网络人士发声,形成正向溢出效应。近期,网络上曾出现因网络诈骗而黑云南边防、云南低价游强迫购物等恶意抹黑的言论,雷sir、马老表、易门制片人等网络人士纷纷志愿发声,正面回应澄清谬误,拆穿“云南缅北一家亲”等话题陷阱,与全省新媒体同仁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击和引导效应,自觉抵御不良信息侵害。三是新媒体+志愿服务,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新媒体人士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号召力强,每年都会收到网友发来的求助信息,定期在秋冬季节组织开展“寒冬送暖 爱在玉溪”关爱活动,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产生积极影响。网络人士“李小二夫妇”购买价值11700元的被子、大米、牛奶、食用油等物资,慰问红塔区椒园村40位70岁以上的老人。雷锋公益团队与市青基会、网络人士合作联动,通过网络筹款10456元紧急救助新平县小男孩,现已痊愈。开展“玉溪九峰”大型户外公益徒步活动,捡拾沿途山林垃圾,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玉溪市持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充分赋能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推向更广域的网络空间,精准识别网络人士和广大网友的需求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吴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