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其他爱好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溃不成文
返回列表
查看: 43747|回复: 0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溃不成文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482

帖子

2399

积分

UID
438272
最后登录
2024-4-26
发表于 2023-8-17 08: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溃不成文


                      夏超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全文如下: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因为这首诗流传非常广泛,所以我数十年前就读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首短诗赢得了各路评家的齐声喝彩,但是我却始终没有能够读出诗里的好来。为什么这样一首流传千年,好评不断的诗,我读的时候味同嚼蜡呢?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低下的缘故。
    二〇一五年岁末的一个晚上,我发现电视上播放讲解这首诗的节目,就认真看了起来。让人不解的是,我一字不漏听完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以后,不仅没有搞清楚这短短二十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深意,心中反而更糊涂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我理解不了这首诗的原因是自己的古文功力不够,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以后,我慢慢认识到,我之所以读了几十年都没有读懂这首诗,不是因为我语文水平低,而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文理不通。
    为了证实上述想法,我搬出《唐诗精选》,找到这首诗,拿出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一丝不苟地读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天的咬文嚼字,我终于把深藏在李商隐这首诗背后的错误挖了出来。
    我认为这首诗的每一句话里面都存在错误。
    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里存在三个错误。
    错误一,该交代的事项不交代。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诗中没有讲清楚“君”的身份,让读者至今仍然无法断定“君”究竟是李商隐的友人还是他的妻子(《唐诗精选》编者认为“君”是李商隐的长安友人,电视上的大学老师认为“君”是李商隐的妻子)。
    错误二,答非所问。为什么说这句话存在这个错误呢?因为此处“君问归期”的答案,应该是“不确定”或者“不知道”而不是“未有期”。
    错误三,不该写的事情乱写。人一生中经历的事情件数多得数不胜数,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不能不加选择地写。把不该写的东西写入诗中,就会犯取材不当的错误。李商隐有没有犯这个错误呢?我认为犯了。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这首诗的性质。这首诗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呢?从题目“夜雨寄北”和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可以断定,这首诗要么是封回信,要么是某封回信的一部分。由于该诗篇幅短小,讲的事情太少,所以不可能是一封回信,只可能是某封回信的一部分。于是问题来了:“在诗中提‘君问归期’这件事情有必要吗?”我认为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方在来信中询问归期这件事情,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当然,不怕麻烦,回信里提一下也算不上什么大错误。但是在绝句中讲这件事情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李商隐不在诗中写这件事情,就可以省出篇幅写其它更有助于表现他思念之情的文字。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里存在的错误有四个。
    错误一、二的错误性质均为重复介绍情况。诗句中有两处存在这样的错误。第一处,告诉来信人自己居住的地点“巴山”。我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对方能够把信寄到李商隐手中表明,对方知道李商隐居住在哪里。第二处,告诉自己写回信时的时间天气情况“夜雨”纯属多此一举。因为这个情况,题目中已经写得一清二楚。
    错误三,词不达意。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李商隐在这句话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在秋雨连绵,寒气袭人的夜晚,身在异乡的他,比平时更加思念远在北方的“君”。此乃人之常情,没有什么不妥。问题是,从他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我们能够读出这个意思来吗?显然读不出来。我认为就算说这句话溃不成句都没有冤枉李商隐。
    错误四,抱怨天气阴雨寒冷的时候找错诉苦对象。为什么李商隐不该在信里诉天气阴雨寒冷之苦呢?因为收信人生活在冬季天寒地冻的北方,李商隐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四川。
    第三第四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里存在的错误同样不少。
    错误一,“何当”存在生造词语嫌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除了这首诗,我从来没有在其它文章中见到过这个词。
    错误二,“何当”一词意思不明。我这样说的理由有二。理由一,翻遍天下书找不到“何当”一词的同义词。理由二,把“何当”换为任何文字,这一联诗都讲不通。为了把这联诗讲圆满,注家说“何当”的意思是“何时”。我认为这种说法不通。我下此论断的根据有四条。根据一,李商隐要说何时,为什么不直接用常用词何时?改用生僻词何当?根据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何当”与“何时”两者之间都无法划等号。根据三,如果把“何当”解读为“何时”,就必然得出“当”与“时”意思相同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显然不成立。根据四,在最后一个字就是“时”的情况下,把“何当”解读为“何时”,整联诗按照字面意思更讲不通。顺便说一下,注家给出的现代汉语翻译说得通是意译的结果。
    错误三,“共剪西窗烛”文字过分概括,给读者弄懂诗句意思造成了障碍。
    错误四,在意思没有发生转折的地方用了表达转折意思的词“却”。
    错误五,“巴山夜雨时”五字如同天书般意思晦涩难懂。
    错误六,动词“话”与“巴山夜雨时”动宾搭配不当。
    错误七,无论把这联诗当一句话还是当两句话解读,读者都搞不明白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这联诗会错得如此离谱呢?我猜测这个结果是李商隐把无法用一句话讲清楚的两句话,强行合并成一联诗造成的。李商隐想在此处说哪两句话呢?我认为第一句话是“何时才能归故里,与君秉烛叙别情?”。第二句话是“当我重返故里时,再把详情告诉你。”。李商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觉得以上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没有把他心中的思想感情全部表达出来。为什么李商隐最后弄巧成拙呢?因为上述两句话根本不能压缩为一句话。
    除了以上错误,诗中还存在用字重复的瑕疵。为什么说用字重复是瑕疵呢?因为用字重复会给读者留下词汇贫乏的印象。我认为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两次使用“期”字情有可原,两次使用“巴山夜雨”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因为第四句中的“巴山夜雨”换成四个别的字以后,诗里可以增加很多表现内容。
    发现李商隐这首诗错误连篇以后,我的心里产生了帮他把错误改正过来的想法。由于该诗错误又大又多,所以我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下了无数的功夫才写出了夏超版的《夜雨寄北》。我把我的作品抄在下面,请大家读完以后不吝赐教。


          为李商隐作夜雨寄北


    巴山秋雨连绵夜,离愁别绪分外多。
    心想作文向君诉,又怕信封装不下。
    无奈已到嘴边话,留待归日秉烛叙。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一稿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二稿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 三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1296 | ?????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