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处方
推荐处方:桑叶6-10g、菊花6-10g、荆芥6-10g、防风6-10g、芦根10g、炒薏苡仁10g、生甘草3g。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3剂一疗程。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2次;3-6岁,每次50ml,一日2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2次;14-18岁,每次100-150ml,一日2次。
(二)治疗处方(中药饮片或配方颗粒)
1.外感风寒证
临床表现:怕冷,发热,头痛身痛,或伴呕吐、腹泻等,咽不红、舌苔薄白。
治法:解表散寒
推荐处方:荆防败毒散合桂枝汤
荆芥6-10g、防风10g、柴胡10g、葛根10g、炒黄芩10g、羌活6-10g、白芷10g、前胡10g、桂枝6-10g、白芍10g、生甘草5g。
头身疼痛明显加土茯苓、威灵仙;呕吐加藿香、苏梗、竹茹;腹泻加车前子、泽泻。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颗粒(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风寒感冒冲剂、小儿感冒舒颗粒、通宣理肺片。
2.外感风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目赤,咳嗽,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咽红。
治法:疏风散热
推荐处方:桑菊银翘散
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0g、连翘6-10g、牛蒡子10g、淡豆豉6-10g、芦根10g、板蓝根10g、射干6-10g、桔梗6-10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桑菊银翘散、小儿风热清口服液。推荐院内制剂:清肺润燥合剂。
3.热毒炽盛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咽痛,舌红苔黄,咽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推荐处方:银翘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
金银花10g、连翘6-10g、生石膏(先煎)20g、知母6-10g、滇柴胡10g、炒黄芩10g、玄参10g、生地10g、丹皮6-10g、青蒿6-10g、水牛角10-15g、冲白豆蔻5g、生甘草5g。
咽痛明显加土茯苓、射干。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清开灵颗粒、小儿柴芩清解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金振口服液;根据病情辨证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推荐院内制剂:宣肺平喘合剂。
4.湿热郁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咽红,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解表透热、化湿利咽
推荐处方:香芩解热方
藿香10g、炒黄芩10g、连翘10g、滇柴胡6-10g、生石膏(先煎)15-20g、板蓝根10g、青蒿6g、射干10g、桔梗10g、虎杖6-10g、土茯苓10-15g、前胡10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小儿宝泰康颗粒、王氏保赤丸。推荐院内制剂:镇咳平喘合剂。
5.痰湿蕴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喉中痰声漉漉、舌淡苔白腻。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推荐处方:麻杏三子养亲汤加减
炙麻绒3-5g、杏仁10g、炒黄芩10g、桑白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葶苈子10g、化橘红10g、茯苓10g、陈皮6g、前胡10g、白前10g、桔梗10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清肺颗粒。推荐院内制剂:理肺祛痰合剂。
6.痰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黄或黏稠难咯,发热,咽红,便干,舌红苔黄腻。
治法:涤痰清肺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三仁汤加减
炙麻绒3-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15-20g、炒黄芩10g、桑白皮10g、薏仁15g、冬瓜仁15g、天花粉10g、鱼腥草10g、枳实10g、前胡10g、白前10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小儿肺热清颗粒、灯台叶颗粒、九味竺黄散。推荐院内制剂:清化痰热合剂。
7.肺燥阴虚证
临床表现:久咳,阵咳,干咳,夜咳明显,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咽干咽痒,声音嘶哑,舌红少苔。
治法:养阴润燥止咳
推荐处方:百诃清金方
炙麻绒3-5g、冲杏仁10g、炒黄芩10g、诃子10g、紫菀10g、百部10g、仙鹤草10g、炙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沙参10g、麦冬10g、生甘草5g。
煎服方法:水煎服,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3次;3-6岁,每次50ml,一日3次;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3次;14-18岁,每次150-200ml,一日3次。
推荐中成药:小儿止咳糖浆、玄麦甘桔颗粒。推荐院内制剂:清肺润燥合剂。
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以上药物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患儿出现精神欠佳、高热持续不退、嗜睡乏力、咳嗽喘促等症状或有其他病情变化的,需考虑院内留观或住院治疗。若合并高热惊厥、喉梗阻、肺炎、心肌炎的患儿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三)中医外治疗法:
1.小儿推拿:
(1)症见发热者:揉大椎穴,开天门,清天河水,退六腑。
(2)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
(3)症见咽痛明显、声音嘶哑者:掐揉少商穴。
(4)症见积食、腹胀者: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按揉天枢穴(双侧)。
2.耳尖放血:
用于高热明显、咽喉肿痛的患儿。
3.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药物:白芥子、桃仁、甘遂、黄芩,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或温水调制成直径为3~4cm、厚度为0.5cm的药饼。操作:将药饼贴于双侧定喘、肺俞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8-10分钟,每日使用1次,5日1个疗程。敷贴时间可根据患儿皮肤敏感程度适当调整。
4.香佩疗法
将中药苍艾防感散(苍术、艾叶、佩兰、广藿香、丁香等比例组成)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