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8-12-29
最后登录2025-5-1
性别男
在线时间1 小时

- UID
- 438272
- 最后登录
- 2025-5-1
|
给李白《蜀道难》诗挑个错
夏超
在欣赏诗仙李白《蜀道难》诗的过程中,我发现李白用来感叹蜀道艰难的句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里存在两个毛病。
毛病一,说法不严谨。李白在这句诗中用了比较修辞手法。修辞学知识告诉我们,在使用比较修辞手法的时候,用于比较的两个事物只能是同一性质的事物。用这条规定一套我们不难发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里存在比较两个不可比事物的毛病。为什么说诗句中事物不可比呢?因为李白用来比较的两个事物,一个是名词性词组“蜀道之难”,另一个是动宾词组“上青天”。要表达李白想在这句诗中告诉读者的意思,我认为准确的说法是以下两个:一,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二,走蜀道难于上青天。和这两句话一比较,李白诗中说法不严谨的毛病一目了然。
毛病二,夸张过度。为了表现蜀道之艰难,李白在诗句中除了比较修辞手法,还采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李白用夸张的语言描写蜀道艰难没有错,可惜由于他的语言太夸张,整句话看上去像是在胡言乱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根据情理、逻辑还是事实,我们都只能得出走蜀道易于上青天的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使用比较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的时候都弄错了。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修辞手法的目的是把话说得更生动形象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李白此处错用修辞手法有弄巧成拙的重大嫌疑。
读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从‘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简化而来的,没有错。”如果朋友这样说,我的回答是:“一,这种简化做法不正确。二,李白和读者之所以不觉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里面存在第一种毛病,是因为心中把它和‘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混为一谈的缘故。”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一稿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二日 二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