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文明玉溪   第七届玉溪新时代好少年——新平方永宏
返回列表
查看: 8682|回复: 0

[新时代好少年] 第七届玉溪新时代好少年——新平方永宏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582

帖子

3375

积分

UID
518614
最后登录
2024-5-23
发表于 2022-6-13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方永宏,男,彝族,现就读于新平县第一中学高一(3)班。他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学习勤奋、踏实刻苦,孝顺老人、尊敬师长。“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他在学习上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总是把“勤”放在首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在生活中朴素节约,爱惜粮食,总是量力而行,从不铺张浪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对待父母长辈总是尊崇有加,彬彬有礼,对待同学友爱相帮,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生活勤朴  尊老孝亲

方永宏同学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山区的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在生活上从不铺张浪费,总是量力而行,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会积攒一点。他的同学都穿名牌吃美食,但他知道父母的难处,家庭的困难,从不会为了买无关紧要的东西向父母伸手要钱。他说,每日三餐,能吃饱就行。


在孝亲敬老、礼貌待人的家风家教熏陶下,耳濡目染造就了他一身的好秉性。无论是村里老少,还是学校的同学,他都能与之和谐相处,礼貌待人。关心关爱父母,和他们积极交流沟通,不叛逆、不忤逆,他是乡村邻里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好孩子。


从小到大,他从未与年迈的爷爷奶奶顶过一句嘴,也不曾对爸爸妈妈耍过小脾气或者大吵大闹。在县城上学的他,一旦有周末,都会用积攒下来的生活费为爷爷奶奶买一些他们爱吃的糕点,让老人尝尝这些他们从来都没有品尝过的美食,看到爷爷奶奶和蔼可亲的笑脸,他就感觉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拉牛粪,喂猪、放牛,去烟地里浇水、做饭等等,这些城里孩子听都没听过的农活,他做起来轻车熟路,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知父母生计艰难的他默默的为父母做着,干完农活的父母回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放假了,烟地里父母的好帮手……不论多脏多累的活,只要他能做的都会抢着去干,因为在这个家里,稚气未脱的他已经不再是个孩子,而是家里的强大劳动力了。


他的母亲身患紫外线过敏的疾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的积蓄几近耗尽。为了供他上学,母亲还是强忍着疼痛坚持在地里劳作,每次她都是血迹斑斑地回家,那是因为太痒而被抓伤的痕迹,即使这样,母亲也能了乐观地对方永宏说:妈妈没事,只要你能继续好好地上学,妈妈这点痛就不疼了。这些话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心灵。他深知母亲的不容易,所以他从小到大最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大山,考取一个好大学,让母亲不在烈日下劳作,让父母能生活得更好!这个梦想深深扎根在方永宏的心里,变成了他成长的动力,也成为了他在学习受挫时的内生力。



勤奋学习  矢志高远

生活的磨难没有浇灭方永宏同学生活的热情,更没有磨灭他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劲头。在学习上,他始终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自己的座右铭,各科都力争做到做好,他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不论三九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都可以在3班的教室看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那个单薄的身影,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教室,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都跑步去食堂,最后一个进入食堂的他让食堂的大妈们都熟悉了这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大家都亲切地给他取了个名字,一中的“奋斗小牛人”!


作为班委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作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不仅能把班级事务打理得有条不紊,还能及时解决老师和同学之间棘手的事情,及时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馈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一些想法和碰到的疑难问题,在他的沟通交流下,老师们根据班级的学情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考试班级各科成绩在年级均能名列前茅;作为学习委员,他对同学困惑的问题能倾囊相助,从不担心同学会超越自己,每次为同学讲解问题时不仅可以把老师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同学们都说他太聪明,每次都能把问题讲得特别清晰,殊不知他在私底下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努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总是喜欢分享,一个知识分享给大家,就成了46份幸福,大家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那就是学习最幸福的时刻!


走出大山,奔向星辰大海!铭记学校“勤朴弘毅”校训的他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一直在努力!


“这是我与时间的赛跑,并不是时间推动我前行!”这是方永宏同学最喜欢的一句话,积极乐观的他,心中有光,向阳生长,从不因生活的压力而轻言放弃。孝老爱亲,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班级,这就是具有“积极生活者”品质的一中学子。希望方永宏同学插上理想的翅膀飞过辽阔的大海,飞越远方的大山,到达理想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35 |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