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演绎人间真情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生活在茶树社区峨罗邑村七组的高文利,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是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七旬的公公,照顾自己亡夫身患精神残疾的哥哥和两个孩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孝心、爱心温暖亲人,用言行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孝老爱亲的赞歌。
高文利,现年49岁。1996年12月,高文利与丈夫结婚,婚后生活甜蜜、美满,家里经济在孩子爷爷的艰辛打拼下也还算可以,做点小本生意绰绰有余,那时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孩子的出生,更是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就在2007年2月,白血病无情地发生在她丈夫身上,她带着丈夫经常奔波看病,病魔最终还是无情夺走了丈夫的生命,给她留下的是漫长而艰辛的担子,但是她咬牙扛起来了。当时大女儿只有11岁,而她已怀有6个月身孕,公公张洪清的身体也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忧思中大不如前,另外公公张洪清由于年纪大,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身体疾病。此亡夫还有一个患有精神残疾的哥哥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本来就不富裕的一家人,巨大的经济压力、劳动力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压在了她单薄的肩上,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全部的爱给予了家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是一名失去丈夫的妻子、是一名需要抚养两个子女的母亲、是一名既要照顾年老多病的公公又要照顾亡夫患有精神残疾哥哥的儿媳,但生活的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身为年轻的妈妈,面对娘家哥哥的关心与孩子爷爷的尊重其选择,她也无助过、迷茫过,但最终亲情战胜了一切,她选择了守护这个家,给孩子一个港湾,也守护住家里的成员。
身为子女,要想长久孝顺父母、照顾病患,这并非易事。看着她一个柔弱的女人需要承担那么重的家庭负担,村子里的好心人都张罗着帮她介绍对象,想帮她找一个能照顾她的人,而且,那时,在村子里,也有这种重组的家庭,但是她都拒绝了,因为她不忍心丢下年迈的老人和精神残疾的哥哥,她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让家人受半点委屈。那时,公公开始因为痛风需要经常住院,老人到六十五岁以后身体患有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如初,秉承着这本来就是我应该的,爷爷年轻时是他守护家里,现在她年轻,理应由她守护家里、好好照顾家里的每一个人。她说老人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她不能因为丈夫的离去而对老人不管不顾,照顾好老人,让他安享晚年是自己对这个家应尽的责任,同时,也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希望孩子都能好好孝顺老人,做一个对家庭负责,对国家有用的人。
时光在慢慢消磨中逝去,孩子也渐渐长大,花费逐渐增多,传统的务农年收入日渐微薄,她是一个不爱谈论,默默干活,坚持为家庭奋斗、默默坚守心里公正价值观的妇女,但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为孩子上大学做准备,她现在除了做家里的农活外,还要到村庄周边打零工,好在周围邻里都非常热心,只要花棚里有活都乐于叫上务实肯干踏实的她。随着村里种花人群增多,花棚的活计倒也慢慢按月稳定下来,虽然收入不是很高,慢慢积攒,倒也能解决孩子即将步入大学的费用问题,另外在村子周边,回家照顾公公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也方便。
她任劳任怨、从不抱怨,这其中的力量也来源于对子女的爱以及孩子爷爷的支持和理解。孩子的爷爷在七十岁以前,身体虽不好,但看着儿媳如此为这个家庭无私无畏的牺牲自己,任劳任怨的奉献自己,爷爷出了院后也一样会去帮忙照看田地,在能忍受身体疼痛的情况下帮着儿媳收玉米、割麦子、割菜籽,铲草,做饭,一家人总是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妈妈做零工回来的早时会多承担一些,爷爷也会忍着痛风和多种疾病的疼痛干活,孩子爷爷病情复杂严重,但从不跟家人过多讨论自己,对孙子、孙女都是付出全部的爱与关怀,或许也是儿媳对这个家庭的艰辛努力和辛苦付出给了爷爷坚持与病魔努力抗争的勇气。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很幸福,虽然父亲过世的早,但家庭从不缺爱,孩子与长辈们都是互相关心、互相打气,几十年都从未吵过架、有过争执,家里有事情都是共同协商、相互体谅。
现在,家里经济状况虽然也不好,但一家人相互惦记关心,日子倒也平淡而温暖,孩子爷爷的疾病也在慢慢好转,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每天会收拾家务,打扫卫生,偶尔也会自己做饭以减轻儿媳的负担。周末看着孩子回家,一家人一起吃饭,晚上聊天看电视,这种平淡而又安稳的幸福是一家人心里最大的欢喜。
多年来,高文利那看似瘦弱的肩膀却扛起了照顾公公、哥哥和两个孩子的重担,她从无怨言,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她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她一直坚守着对家人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传承着孝老爱亲的美德,她朴实的言行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村民,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在苦难面前,她始终微笑面对,没有怒气,没有怨言,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充实着自己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