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从2022年秋天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引发社会不小关注。
其实,对于劳动课,很多人并不陌生,尽管形式、名称有所变化,但劳动课一直存在于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之中,在玉溪,不少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各有特色的劳动课程。
校园楼顶变身“空中农场”
红塔区瓦窑中心小学就将400多平米的学校教学楼楼顶开辟为种植园,并取名“空中农场”。在这里,韭菜、辣椒、火龙果、西红柿……各种蔬菜水果正茁壮成长,这些植物被分门别类地种植在一个个的木箱里,木箱上标注了认领种植的班级。除了传统种植外,“空中农场”还布置了一块现代无土栽培空间。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浇水养护、收获等,都是由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完成,这个空中农场很受学生的欢迎,它不仅能让孩子们体验农耕的乐趣,还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5月13日上午,一堂以“逐梦九天,礼赞中华”为主题的插花、做航天模型的手工课在瓦窑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的教室里开展;与此同时,三年级3班的教室里开展着剪纸课程。
“我们学校的劳动实践课程一直都有,主题非常丰富,比如说冬至包汤圆,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我们都会把24节气、传统节日以及时事热点等内容融入到劳动实践课中,也会发动家长,一起配合参与到学校的劳动实践课中,教孩子们做简单的美食、拼盘等生活劳动技能。” 红塔区瓦窑中心小学教师谢瑞说,劳动实践课是该校的一个传统课程,每班每周都固定有一节劳动实践课。
用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在玉溪第八中学,有一块占地3.5亩的劳动教育基地,初夏时节,基地里种植的辣椒、茄子和小瓜苗郁郁葱葱。13日下午,是初一年级4班的劳动实践课,同学们在这块基地里,给菜苗们除去周围的杂草。
“我们种菜时,品种种的都不多,但每一种蔬菜都会多种一些,这样蔬菜成熟时,每位同学都能分到一些,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后收获的快乐。”玉溪第八中学劳动教育课教师赵永辉说,2020年9月开始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都会有一堂劳动实践课,以此来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
据了解,除了理论讲授外,玉溪第八中学还会安排学生们到劳动教育基地里,参与除草、浇水、拔菜、分菜等农耕劳动。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发掘校内劳动资源,比如,在美术课的基础上进行剪纸、手工编辑、书法等教学;春季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放风筝,在后山踏青;冬季由生物老师带学生在劳动教育基地里学习果树嫁接;假期则发动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到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中。
“社会的发展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教育单列出来作为学科教育的一部分,更能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参与劳动的习惯,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赵永辉说。
记者从红塔区教体局了解到,为了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2020年4月和2021年12月,红塔区教体局先后制定了《红塔区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实施方案》和《红塔区初中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规范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截至目前,红塔区分两个批次,共计创建了16所“红塔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其中5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玉溪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下一步,红塔区将落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劳动示范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不断拓展和创新校外劳动教育的内容。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