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文明玉溪   第七届玉溪好人——峨山张敏
返回列表
查看: 12684|回复: 0

[玉溪好人] 第七届玉溪好人——峨山张敏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444

帖子

3272

积分

UID
291835
最后登录
2025-5-2
发表于 2022-5-19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今生,让我做你的眼
--张敏:26年悉心照顾重度残疾丈夫和年迈婆婆


“无论是富贵贫穷、健康疾病、顺境逆境,我们将永远相爱相敬,不离不弃。”这是新人婚礼中常常听到的誓言,也是峨山县中医院职工张敏照顾重度残疾丈夫26年和年迈婆婆的真实写照。面对生活的磨难,张敏用柔弱的肩膀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用26年的坚守与孝心谱出一首生命的赞歌。


遭变故 家中塌了顶梁柱

今年49岁的张敏家住峨山县双江街道柏锦社区大桂峰村,是峨山县中医院的一名普通的职工。1995年12月,刚满23岁的张敏嫁给了比她小一岁的同学杨彬。当年的杨彬,年轻力壮,在峨山县化肥厂工作,次年9月,儿子出生,取名杨靖羿,他们和公婆住在一起,五口之家,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10月22日,这个让张敏永生难忘的日子,让一家人从此跌入痛苦的深渊。因化肥厂生产期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正在车间上班的杨彬没能幸免,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后深度昏迷,当即送往省43医院抢救治疗。针对杨彬严重的病情,医院采取了睡眠疗法,杨彬在医院整整昏睡了3个多月,以打营养液维持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的灾难,张敏欲哭无泪,把刚满一岁的孩子交给父母后,自己每天衣不解带守护在丈夫病床前,洗脸、擦身、清理口腔、换尿袋......这些琐碎的事情让张敏忙得像一只陀螺,长时间的站立让她的双脚肿得像馒头,再后来就起泡出血,实在撑不住了,就爬在丈夫的病床上睡一会。丈夫还没苏醒,她却整个人瘦了脱形,但她始终相信,自己的丈夫总有一天会醒过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昏迷3个多月的杨彬终于有了知觉,但因脑组织损伤极为严重,思维虽然慢慢恢复正常,而智力却很低下,还不如一个幼儿园孩子的智力。最为严重是眼睛只有一点点光感,什么也看不见,导致他四肢不协调,出院后,只能待在家里,并且必须要家人24小时监护。曾经身强力壮、朝气蓬勃的杨彬,由此变成了一个智力一级残疾人。那一年,杨彬23岁,张敏24岁,儿子才有1岁。张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初尝为人妻为人母的喜悦,命运就这样无情地彻底摧毁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她别无选择,在公婆和小姑子的协助下,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丈夫身上。因为眼睛看不见,每天下班后,张敏就陪着他听电视、读报纸、讲笑话,逗他开心,有时候在院子里走路稍不注意就摔倒。张敏就牵着他的手,一步一步地挪动,告诉他哪有台阶,楼梯有几级,让他学着用脚感觉,用手触摸,一次次告诉他:“别怕,有我在,我就是你的眼,今生咱俩共用一双眼睛!”。


挑重担 双肩撑起飘摇的家

然而,福不双至,祸却不单形。命运似乎一直在和张敏作对,她还没从丈夫致残的阴影中走出来,2003年1月29日,作为一家之主的公公因一次意外的车祸撒手人寰。接二连三的灾难打击让张敏几乎崩溃,面对生活无法自理的弱智丈夫,膝下尚且不谙世事的幼子和年迈体弱的婆婆,张敏不禁潸然泪下。这时候,有亲朋好友劝张敏放弃这个家庭,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张敏只说了一句话就打消了所有的劝阻,“我走了,这个家就散了,我的儿子怎么办,正需要人照顾的丈夫和婆婆怎么办。”在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中,张敏不离不弃,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己孱弱的双肩托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张敏既要兼顾上班、照顾好丈夫和孩子,还要买菜、做饭、洗衣等一大堆家务事。周而复始,一趟趟地在家和单位之间往返,往往到深更半夜才能休息。


智商不如幼儿园孩子的杨彬,经常大小便失禁。为丈夫洗脸喂饭,洗洗涮涮便成了张敏每天必做的事情。丈夫眼睛看不见,不能独自出门,不识路,需要精心照顾,有时像他会小孩子一样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而张敏总是默默忍受。为了消除丈夫心灵的孤独,张敏每次辅导孩子做完功课后,又忙着陪丈夫和婆婆说话,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述单位和周围里发生的大小事情,给丈夫按摩双腿、揉捏肌肉。天气好时,还会带着丈夫到院子里或者邻居家串门散心。鼓励婆婆和孩子天无绝人之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曾有“好心”人背地里悄悄问张敏:“这样下去你吃得消吗?”张敏的回答简单而笃定:“他们是我的亲人,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是一种幸福。”


为持家 她苦己担责不抛弃

生活是忙碌而艰辛的,但好在还有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帮助。所幸的是,在母亲张敏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十分懂事、乖巧,平常都很心疼妈妈,也尽量不给妈妈添麻烦,从小学开始,每次放学回家,除了独立完成作业和自己的事情外,还经常帮助妈妈和奶奶做家务,给父亲洗脸、洗脚、洗澡。看着儿媳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忙里忙外的身影,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一直担心儿媳会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离开这个家,没想到,儿媳从没抱怨过什么,反而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家人照顾得妥妥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44 |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