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文明玉溪   第七届玉溪好人——元江刘政佳
返回列表
查看: 9537|回复: 0

[玉溪好人] 第七届玉溪好人——元江刘政佳

 关闭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444

帖子

3272

积分

UID
291835
最后登录
2025-5-2
发表于 2022-5-17 14: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做有情怀的记者
写有温度的新闻
——记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刘政佳



刘政佳,男,彝族,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元江县融媒体中心采编部副主任。200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刘政佳始终牢记新闻记者使命、坚守新闻记者岗位,聚焦当地时政、民生、产业、民族文化等方面,奔走元江山区、热坝,走村入寨,在记者的岗位上笔耕不辍、任劳任怨。他用心、用情、用责,讲好元江故事、传播元江声音,策划、采访、报道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有一定影响力的好新闻、好作品,为元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他用坚定的新闻理想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诠释了好记者用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与担当。



一、勇于担当,无惧风雨的逆行者

在新闻记者行业有一句话:“任务就是命令”。面对突然安排,刘政佳勇于担当;急难险境,不畏艰险;灾害面前,迎难而上;大事难事,毫不退缩……他总是力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用镜头记录感动元江的影像画面。



2007年8月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元江县羊街乡戈垤冲一带突降暴雨,并引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戈垤冲、元江监狱一带河水暴涨、主道阻断,多处房屋损毁。凌晨零点左右,刘政佳接到采访任务后,就冒雨赶到单位,扛上摄像机进入受灾区域,现场记录下了泥石流灾害实况和救援、避险工作安排情况。回到单位已经是凌晨5点多,刘政佳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写稿和编辑,并第一时间发出准确消息。之后,刘政佳在山体滑坡点连续报道10多天,有时候1天有3次爬上滑坡体上的堰塞湖,有时候连续4天熬夜赶稿。他和同事们不知疲倦的奋战在新闻一线,快速、准确的采访,将各级党委、政府在关心关怀、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物资保障等情况,以及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减灾救灾的情况通过新闻播报出去,让元江有效掌控了新闻舆论阵地,获得了各级、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2020年春节期间,没有春节值班安排的刘政佳仅仅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一),大年初二接到单位的“备战”通知后,就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采访部办公室,积极应战。他根据元江县实际情况,认真策划,并积极带领记者深入医院、体温检测点、医学观察点、农贸市场、超市等一线进行全面采访报道,发布元江县疫情防控的新闻报道。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得到了观众(听众)的广泛好评。



在疫情防控期间,刘政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始终坚守岗位,24小时待命,奋战在宣传第一线,策划、采访和报道。他和同事们协同作战,深入战“疫”一线,采访报道,讴歌着多难兴邦的坚毅和决心,传递着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之声,通过新闻报道,为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2009年,他一周5次深入干旱严重的洼垤乡;2014年,咪哩乡陆家店滑坡,他扛着摄像机踏上泥泞的山路,徒步9公里深入滑坡村寨……疫情(灾情)就是命令,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工作者守土有责。无论任务多艰巨,无论身处多危险,他不辱使命,总是主动请战,深入一线报道。在刘政佳看来,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常态。“任务就是命令,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他这么想,也是这么干的。



二、主动出击,追逐新闻的奔跑者

工作中,刘政佳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多学习、善思考,能吃苦、敢担当,讲团结、讲奉献,争做行业的先锋模范。



在刘政佳看来,新闻记者不能等安排、派任务,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博闻广识、广交朋友,培养“新闻嗅觉”,从而提前策划、主动出击。多年来,他关注时事,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并参与策划、采访报道,唱好“四季歌”、“政策歌、”“三农”歌。



“哪里有新闻,就奔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选择做记者,就意味着奔波和付出。每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背后,都经历了煎熬的磨砺。



节假日对普通上班族来说,意味着可以休假放松。而对于新闻工作而言,节日就意味着值班和坚守,包括万家团圆的春节。15年的记者生涯,刘政佳有11年选择或安排春节值班,有5年在办公室度过除夕夜。

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眼中,刘政佳就是一个 “拼命三郎”。常有身边的人这样问他:“你们单位没有人了吗?”“加班有津贴吗?”刘政佳也热爱生活,心疼家人,可他和同事们心里明白:选择记者这个行业,就没有“朝八晚五”的按时上下班时间,甚至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作息时间。



风里雨里、节日里,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他的身影,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出现在乡村的田野果园。他的镜头,记录着元江的一个个绚丽瞬间;他的笔下,流淌着元江最美的旋律。如他所言,选择了新闻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奔跑。正是对新闻理想的执着追求,刘政佳所参与的采访报道的不少新闻从滇中小县走向了央视等国家级媒体。

三、深入一线,心系百姓的记录者



“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这是刘政佳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如同他的鞋头和裤脚,采访结合后,常常沾满泥土。



刘政佳时常鞭策自己:“下基层,才能找到‘富矿’”。他坚持“走转改”,在深入基层一线的采访中,不断锤炼“四力”,通过接地气、改文风的新闻作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元江的生动实践。他用自己的热情和深情,竭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奔小康的决心喝彩,为边远山区发生的巨变喝彩,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喝彩。他和同事深入村寨,记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的成果;记录下时代发展变迁中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也曾在哈尼梯田边,探寻着哈尼农耕文化的传承及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要想打动观众和读者,首先要打动自己。” 15年来,他的足迹印在元江的高寒山区、干热河谷、各族村寨、田间地头,他用细致的观察和深情的文字,将采访的细节转化为丰满而生动的内容,俯下身、沉下心、动真情,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



作为一名党员、新闻工作者,刘政佳牢记新闻记者使命,坚持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用心、用情、用责做好新闻。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递群众的呼声,传递社会正能量。其作品《玉磨元江特大桥:鏖战天堑 献礼七一》、《曼来镇:乡音传党声 群众感党恩》等新闻紧贴时代背景、积极向上,影响力较大。



刘政佳情系元江热土,深挖特色、展示亮点,在新闻的深度上下功夫,在全方向、多角度、深层次地讲好元江故事,争取多到主流高端媒体亮相,展示元江改革成效和地方特色。例如《元江:山花鲜野菜嫩 采摘春天带回家》、《【新春走基层】哈尼梯田红米香 产业红火致富忙》等作品有事故、有典型、有感染力,影响力较好。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正是对新闻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多年来,刘政佳每年保持采访、制作200条(篇)以上的新闻量,创作量达3100多条(篇)。其参与的策划、采访的不少新闻登上中央台、央广网、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在工作和学习中,刘政佳逐渐成长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获得多项荣誉:2007年,被中共元江县委、县政府评为《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2011年,被玉溪市人民政府评为《2008—2010年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个人》;2011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被云南电视台评为《全省电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2014年,被中共元江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抢险救援先进个人》。2020年,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被中共元江县委组织部通报表扬《疫情防控一线先进个人》,并被中共元江县委、县政府嘉奖。



刘政佳作为一名平凡的新闻工作者,坚守着平凡岗位,向着新闻理想,一路奔跑。正是有了理想,他把摄像机稳稳扛在肩头;正是有了执著的追求,他的脚步永不停歇。这种向善向上的追求,引领着他不断刷新人生的标高,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44 |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