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展“非遗”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为重点,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非遗”保护传承基础不断夯实。目前,玉溪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不断丰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玉溪市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5项。类别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彰显了玉溪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玉溪市积极推动“非遗”特色项目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弘扬。
以玉溪市滇剧院、玉溪市花灯剧院为主体,坚持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教育局联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2022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计划1-4季度组织市花灯剧院、市滇剧院到14个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022年3月,市滇剧院走进江川区大街小学、玉溪第十三中学,4月走进红塔区第三幼儿园开展戏曲表演、名家教唱、身段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玉溪聂耳竹乐团走进新平县建兴中心学校开展竹乐文化进校园公益培训活动,向同学们讲解竹乐文化知识,指导教授基本技巧、节奏掌握及乐器使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戏曲进校园”已成为玉溪市每年坚持开展的优秀品质文化活动。
玉溪市文化馆(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红塔区教育局针对在校小学生创新性举办长期少儿花灯戏培训班,首期培训班招生30人,每周六在文化馆开展培训活动。此外,玉溪2022年起,玉溪市文化馆与玉溪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合作成立校园艺术团,定期派出教师上门开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教学。华宁县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引导孩子们了解学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苗族绣及苗族芦笙舞,这也是当地小学首次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从过去展览式进校园活动的形式,改为固定学校常态化教学的形式。各县(市、区)文化馆整合“非遗”传承人,通过统筹安排,先后有峨山彝族花鼓舞、元江哈尼族棕扇舞、红塔区剪纸等十余个项目进入中小学开展传承培训活动。
(名城通海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