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文明玉溪   第七届玉溪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玉溪市红塔区拘留所教导员朱宏彦
返回列表
查看: 10718|回复: 0

[道德模范] 第七届玉溪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玉溪市红塔区拘留所教导员朱宏彦

[复制链接]

1300

主题

2218

帖子

1万

积分

UID
343689
最后登录
2024-7-31
发表于 2022-5-9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抗疫路上,他用生命为警徽增光
--记玉溪市红塔区拘留所教导员 朱宏彦


朱宏彦,男,汉族, 1972年2月生,1997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生前系玉溪市红塔区拘留所教导员、二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曾任大营街派出所副主任科员、玉带派出所副所长、红塔山派出所副所长、红塔区拘留所副所长,2019年8月任红塔区拘留所教导员。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3年度被红塔区委评为“优秀政法干警”,2020年9月27日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2020年5月2日20时许,朱宏彦在红塔区拘留所抗击新冠肺炎封闭值班期间突发疾病,经送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年仅48岁。


从警23年,朱宏彦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担当有为,在公安工作的最前线冲锋陷阵,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奋力拼博,在维护平安红塔的征程中奋战到底,为人民公安事业奋斗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新一轮值班的开始,却是他生命的结束


2020年5月2日,对于朱宏彦来说是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他将结束8天的居家隔离,回到熟悉的岗位上,开始新一轮全封闭隔离管理。吃过中午饭,朱宏彦一边为女儿准备她爱吃的番茄排骨汤,一边想着单位的水龙头和灯泡坏了,疫情期间维修工人进不了监所,他得亲自采购和更换。参加公安工作前,朱宏彦曾在玉溪市水电设备厂工作过,修水管、换灯泡这些小事他十分在行。将家里事准备妥当后,朱宏彦就去市场采购了30个水龙头、2卷密封带、22个灯泡,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单位。下午15时,朱宏彦召集同批次备勤的9名民警、职工集中开会,再次传达学习了集中封闭隔离工作要求和相关文件,强调了封闭期间的纪律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又组织民警、职工在拘留所集中备勤区收拾整理床铺、打扫内务卫生……。20时13分,同事白永会突然接到朱宏彦的电话,说他感觉心口疼痛、呼吸困难,请白永会帮忙让看守所驻所医生到宿舍为其诊治;白永会和看守所驻所医生迅速赶到朱宏彦宿舍,看到朱宏彦昏倒在床上,白永会边呼唤其他同事来帮忙边拨打120求救,驻所医生立即投入了抢救。120医生赶到后把朱宏彦送到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22时42分,朱宏彦抢救无效牺牲。谁都想不到,平凡的一天竟成了朱宏彦生命的最后一天,新一轮值班的开始竟成了他生命的结束。


97天的抗疫路上,他是连续作战的急先锋


2020年春节,朱宏彦值班,本想着值班结束后好好陪陪家人,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工作、生活和计划。1月27日,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启动一级勤务模式参与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玉溪市红塔区拘留所的教导员,朱宏彦迅速组织拘留所9名党员归队,向分局党委递交请战书,组织民警庄严向党旗宣誓:“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做到疫情不退,我坚决不退,以我之力,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这一天开始,朱宏彦抗疫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迅速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及时开展战时动员、部署实施前期准备工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下良好基础;严把进口关、隔离关、防治关、警力关,坚决把疫情阻击在监所之外;按照规定流程落实“一日生活制度”、监区消毒防疫、在拘人员体温检测、三餐供应、24小时视频监控巡查、设备设施运转、勤务综合保障,不留一丝隐患;主动关心监所民警和在拘人员的思想动态,适时开展交心谈心,营造积极的抗疫氛围。日复一日,朱宏彦就像一个停不下的陀螺,运转在拘留所的每个角落。


2020年1月17日,朱宏彦妻子因支原体肺炎住院,朱宏彦将其送往医院后,因春节值班和疫情防控,他再也没能顾及还在医院的妻子。大年三十举家团圆的日子,朱宏彦坚守在拘留所岗位上,其妻子在冷清的医院打着点滴;1月31日,妻子终于出院了,朱宏彦依然坚守在拘留所岗位上,只有女儿陪着妻子办理出院手续。红塔区拘留所所长余龙川建议他请假回家陪护,朱宏彦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没事。


2020年2月1日,红塔区拘留所按照上级部署实行全封闭隔离管理勤务模式,每个班要连续运转22天才能轮休,朱宏彦主动将自己排在了第一班。在岗1分钟,安全60秒,工作期间,朱宏彦始终把“安全”贯穿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关爱”书写到工作的每个角落。疫情发生前,红塔区拘留所收拘了27名“三非”人员,受疫情影响,无法将此类人员遣送回国,因此,红塔区拘留所成为疫情期间全市唯一一个有在拘人员的拘留所。由于语言不通,沟通不畅,加之拘留所管理严格,部分在拘人员产生了抵抗情绪,采取集体绝食的方式表示抗议。为解决这一难题,朱宏彦认真分析研究,主动沟通,问清原因后,让食堂适当调整伙食口味,且为病号单独制作饮食,力所能及为在拘人员提供帮助;在看到在拘人员衣服单薄,朱宏彦主动把家里的衣服带给他们,动员所里的民警为他们捐衣物,并为生活困难的人员争取报销医药费6000余元……他的温暖感化了在押人员,他们停止集体绝食,积极配合民警管教。2020年3月23日,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红塔分局将其中25名“三非”人员遣送回国,临走前,这些人连连冲朱宏彦重复“中国警察,好人”,并鞠躬告别。


疫情期间,云南省公安机关“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朱宏彦自己查摆的个人慵懒问题是“敬业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工作标准不高”,但红塔区拘留所所长余龙川却说:“如果他说他担当不够,那我们更谈不上担当了,他能想在前、做在前,监管工作井井有条,抓队伍讲原则有方法,拘留所民警的纪律作风在他来了以后有很大改观,大家都很佩服他,都称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从红塔分局启动一级勤务投身疫情防控那天起,到朱宏彦的离开,整整97天,他都奔赴在抗疫的路上,就算单位给他安排了居家休息,他也没有停下过脚步,要么去局里开会、要么去参加学习培训、要么帮值班备勤民警采购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97天的抗疫工作,朱宏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红塔区拘留所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保证了“四个零”目标的实现。


23年初心不改,他是坚守执着的追梦人


朱宏彦从小就有警察梦。1997年,在玉溪市水电设备厂工作了4年的朱宏彦看到公安机关招考信息,不顾家人反对报了名,当时水电设备厂的工资待遇比公安民警好很多。在他的坚持下,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23年的从警生涯,朱宏彦有20年的时间无怨无悔奋战在派出所。派出所工作繁杂琐碎,加班加点、值班备勤等是工作常态,既辛苦又难出成绩,多数民警都不愿呆在派出所。但朱宏彦怀着对公安工作的赤诚之心,从不向领导提要求,一直默默坚守在派出所一线岗位,从一名普通民警逐渐成长为中层领导。回忆朱宏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耀眼光环,但却是点滴见真情,平凡见伟大。


他是领导眼中的好干部民警眼中的好领导。在从事公安工作的日子里,朱宏彦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直身体力行,忠诚担当,他承担或分管的工作,没有哪一件是完成不好的。2006年,朱宏彦调至玉带派出所担任分管社区警务工作的副所长。当时的玉带派出所已经申报了两次一级公安派出所,但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短板,一直没有通过。朱宏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组织社区民警一头扎进社区,全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他坚持认真做好走访巡防工作,每天围绕社区转一转、每天记一次《民情日记》、每天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事、每天总结一次警情;他坚持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面对面”了解群众呼声,收集群众诉求,积极组织调解帮扶,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心贴心”为群众办事服务,“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找问题、补短板、求创新,他将社区警务做得风生水起。第二年,社区警务工作即取得了显著成绩,达到了考核标准,顺利捧回了“一级公安派出所”的光荣牌匾,这也是红塔分局三个中心城区派出所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派出所。2010年,玉带派出所辖区连续发生20余起强奸、猥琐妇女案件,辖区群众人心惶惶,一到晚上妇女就不敢出门,即使是白天也不敢独自出来。由于嫌疑人比较狡猾,常规手段很难将其捕捉。朱宏彦当机立断,把所有专案民警都放在了蹲守和巡逻防控上,连续1个多月每晚亲自带队到易发案地段开展巡逻防控,最终将嫌疑人现行抓捕归案。


对民警,朱宏彦关爱有加。2013年9月,玉带派出所办案民警余永兵在一次工作中双眼发昏,突然看不见东西,后经医生诊断是血压超高导致。朱宏彦提出把余永兵调整到社区中队,并手把手教会余永兵社区警务工作。当得知朱宏彦牺牲的消息,余永兵难过得不能自抑。无论在哪个岗位,朱宏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没事、没事,我来”,他总是把利益让给民警,将困难留给自己。分管拘留所工作的红塔分局副局长郑云勇曾这样感慨:“朱宏彦的血液里流淌这样的精神: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无怨无悔地坚守;是不断学习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业务知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得失地付出。”


他是群众眼中的好民警被拘人员眼中的好管教。1997年,朱宏彦被分配到大营街派出所。一天有群众报警称一老人晕倒在厕所,朱宏彦到现场一看,晕倒的老人身上沾满了呕吐物和粪便,周围群众避而远之,都不愿来帮忙。刚参加公安工作的朱宏彦立马扶起老人,不嫌恶臭将他背到卫生院。经过医生救治后老人醒了过来,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朱宏彦用车拉着老人,一遍一遍帮老人恢复记忆,一个村一个村的让老人辨认,忙碌了一天,最终将老人送到家中。老人儿女十分感激,连称朱宏彦是好警察。在派出所工作的20个年头里,朱宏彦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群众打交道,他总是说“社区警务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是一种责任,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他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中,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隔阂、采集基础信息、为学生们上法制课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朱宏彦在派出所期间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00余起,参与查处治安案件5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调解各类纠纷1300余起,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群众对他最大的嘉奖。在拘留所,朱宏彦对被拘留人员也是一片爱心。思想上,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被拘留人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生活上,他从吃穿睡等方面处处关心被拘留人员的冷暖。一个昭通籍被拘留人员拘留期满后没有路费回家,朱宏彦自费帮他买了车票一路将他送到车站,并叮嘱他要好好反思,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两名女性在拘人员本是邻居,却因建房问题常年纠葛,一次又因建房纠纷打架,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在拘留期间,朱宏彦不厌其烦地讲道理、讲法律、做工作,努力调和双方关系,出所前,双方终于化解多年矛盾、相互赔礼道歉、握手言和。


得知他的不幸后,玉溪实验中学的赖老师非常惋惜:“学生最喜欢听他讲法制课了,那么好的一个警察,可惜了”。在朱宏彦遗体告别仪式上,玉带辖区30余名群众自发来到殡仪馆,含泪为英雄送行。


从警23年,朱宏彦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两鬓微白的中年”,从“乐做善学的小朱”变成“百事通朱教导”,从“父母的儿子”变成了“女儿的父亲”。2020年5月2日22时42分,朱宏彦走了,告别了他为之耕耘不辍的热土,告别了他为之倾洒心血的岗位,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48岁。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公安事业的庄严承诺,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部对公安事业无比热诚的壮丽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44 |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