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林见义勇为救落水妇女
朱永林,男,汉族,1966年9月16日出生,初中学历,198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王大户社区第四居民小组居民,现在家务农。
2020年8月,一场大雨突如其来,54岁的朱永林不忘党性军魂,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一名落水妇女,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20年8月17日这一天……
2020年8月16日晚,红塔区春和街道王大户社区下了一夜大雨,降雨量达115.5mm,辖区内新沟河朱帽屯段河水暴涨,河水湍急。8月17日中午12点,王大户社区四组居民朱玉玲(本人不会游泳)提着桶到新沟河边倒水,踩到河边菜皮不慎踩滑掉入河里,被河水冲出20多米。路边的老人袁会珍看到朱玉玲掉入河里,一时间吓蒙了,等反应过来,急忙大声喊“有人落水了,救命呀,救命呀!”
此时,朱永林正打着雨伞往村子东南尽头接新沟河道处的垃圾箱扔垃圾。才走出村子,朱永林隐约听见呼救声,赶紧加快脚步到河道边查看情况。一看河道里,一个人影随着河水忽上忽下,双手扑通扑通的乱扑着,正向河道下游冲过来。朱永林赶紧扔下垃圾、丢掉手中的雨伞,快步跑到河道边,瞅准时机,待落水的朱玉玲从河水中冒出脑袋时,他一把抓住了朱玉玲的手,同时一只手赶紧抓住河边的树枝,避免朱玉玲再次被河水冲走。他抓紧树枝后,使出浑身力气往岸上拖朱玉玲,可是河水太急,手上有水又在打滑,拖不上来,只能使劲拉住,暂时不让河水把朱玉玲冲走。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朱永林的力气也在慢慢减弱,眼看着树枝快断了,朱玉玲就又要被冲走了,朱永林只能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死死拉住朱玉玲......在这危急时刻,朱玉玲的丈夫唐国荣在村里人的告知下也急急忙忙赶到了河边,二人合力一起把朱玉玲从河里救了起来。
事后,朱玉玲及其家人到朱永林家当面道谢,他说:“党和部队教育了自己多年,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职责,保卫老百姓是军人的天职,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朱玉玲人没事就是最好的。”有群众问他:“当时周边都没有人,你就不怕自己也被冲走啊?”朱永林说:“当时我刚好看到了,周边又没有人,我不去救她,就没有人能救了。更何况当时太紧急了,都来不及想自己会不会被冲走,只有想着先救人。”
朱永林同志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0年11月10日,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对朱永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进行了通报。
朱永林同志的见义勇为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朱永林家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小时候,朱永林家生活十分困难,一家5口依靠种植农作物养家糊口。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朱永林从小就懂得生活的不易,作为两个弟弟的兄长,在和父母劳作、照顾弟弟的过程中更培养了他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小起他就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手,对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一家人的辛勤劳作、同心携手努力改善生活,周边群众的热心,让“爱”的种子在朱永林心底扎根发芽,他暗自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要尽己所能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热血报国当少年,岁月无悔正青春。18岁,花一样的年龄。成年的朱永林一心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的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守护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人。那一年,听到征兵宣传,朱永林一下兴奋了起来。“走,去当兵!去保卫国家!去服务人民!”他的想法也得到了父母和弟弟的支持。当即,他到村委会报了名。1984年10月,朱永林通过了应征入伍层层筛选,如愿成为了一名军人。
初到部队,朱永林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日常生活中,朱永林和战友相亲相爱,你帮我助,很快就融入了军队这个大家庭。在部队里,朱永林勇于挑起重担,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他就冲锋在哪里,优异的表现让他很快成为了一名班长。
虽然成了班长,但他从没骄傲,更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实际行动做好其他士兵的表率。正是如此,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士兵们日常训练都刻苦认真,你追我赶,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关心,在保障行动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
部队的生活让他看到了在各项工作、困境里中共党员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被感动,也让他坚定了入党的决心,他要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党的一份子。在他的努力下,1988年8月,他光荣地被党组织吸纳为中共党员,同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班长。
1989年,朱永林光荣退伍了。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农村,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忘记“军人”的本色。他严守党章要求,树牢党员身份。按时参加党支部的学习和各类活动,积极支持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对小组发展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对支部的各项工作要求圆满完成、积极配合。他自强不息,辛勤劳作,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积极外出打零工不断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在他和家人的共同努力、辛勤劳作下,他们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几年奋斗,他不仅成了家,还建盖起了一幢三层半的新房屋。
成婚多年,朱永林夫妇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名男婴。随着身份的转变,他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多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引导着儿子的成长。工作上,他不怕吃苦、起早贪黑,诚信为上、不偷工耍滑,教会儿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生活中,他孝敬父母、知冷知热,夫妻间相互尊重、相濡以沫,兄弟间互帮互助、兄友弟恭,左邻右舍间和睦相处,教会儿子与人为善、诚心、爱心。儿子成年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就自己带着孩子、带着妻子一起跑工地、一起搞装修。几年下来,儿子掌握了装修技术,收入也可观。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生活过得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很温馨、很幸福。2020年,儿子也结了婚、成了家。朱永林交代儿子既然成了家,就要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对外要有公道心、不挑拨是非、不偷奸耍滑,工作上要认真、踏实、诚信,与人相处要和善、有礼;对内要孝字当先,礼字为上,小夫妻两人要孝顺好奶奶,孝顺好双方父母,家人间互敬互重,亲朋间要互帮互助。
2020年11月,朱永林救人事迹被区级通报后,朱永林没有沾沾自喜、逢人就讲自己的“事迹”,依然低调的过着自己的日子。2021年,5月朱永林获红塔区第七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出席了《“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玉溪市红塔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命名表扬大会》。会后,他说“感谢组织给予了他这份殊荣。今年恰逢成立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作用一名中共党员,一定不会忘记入党时的誓言,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建设好家园、守护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