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文明玉溪   第七届玉溪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红塔区童绍芬
返回列表
查看: 9942|回复: 0

[道德模范] 第七届玉溪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红塔区童绍芬

[复制链接]

1300

主题

2218

帖子

1万

积分

UID
343689
最后登录
2024-7-31
发表于 2022-5-4 1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自强诚信感恩社会 孝老爱亲支撑家庭
----研和街道可官社区三组童绍芬


小密罗村是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可官社区彝族村民聚居的一个自然村落。前些年,一提到小密罗大家想到的就是贫穷、落后、路难走、远等词语。童绍芬家庭,小密罗村的一户普通农户,这个家共有5口人,童绍芬、丈夫王红林、大女儿王瑞琦、小女儿王瑞彤和婆婆陈桂珍。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庭在一个坚强女人的带领下逐渐走出阴霾的故事在这里静静流淌,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可官社区小密罗村,走进童绍芬的家,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整洁、婆媳和睦、女儿乖巧听话,你不会感到这是一个曾经充满苦难的家庭。一提起童绍芬的名字,周围邻里对她也都赞不绝口。在乡亲邻里的眼中,她不仅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更是一位对患有重度精神疾病丈夫不离不弃的好妻子。都说女人能撑“半边天”,但在这个家,她就是整个家庭的一片天,她淳朴、贤惠、善良,她的事迹在村里早已是一段佳话。


2002年,29岁的童绍芬嫁到可官三组小密罗村。可是,结婚当天,这个家就发生了重大变故,童绍芬刚嫁进家门,就传来了公公去世的噩耗。夫妻二人就这样脱下婚服穿起了丧服,这样的事情在闭塞的农村环境中,让这家人不仅要背负失去亲人的苦痛,更要应对周围人的异样目光。公公去世后,家里少了顶梁柱,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的摇摇欲坠。可祸不单行,没过多久由于生活的压力和公公突如其来的不幸去世,丈夫王红林没能扛住,患上了重度精神病,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那以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童绍芬这样一个瘦弱妇女的身上。


生活的不易远比童绍芬想象的更加艰难,患病几乎无法正常交流还时常给自己惹祸的丈夫、年迈多病的婆婆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在这样一个靠几亩山地薄田维生的家庭,5口人的吃喝拉撒、里里外外全靠童绍芬一人打理,童绍芬将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累。娘家人看着这样一个凄惨的家庭,心疼女儿,再三登门,让童绍芬离开这个不幸的家庭另寻幸福,但她却毅然回绝了。她本可选择离开,她还年轻,容颜不老,又肯吃苦能干,她离开后组合一个新的家庭并不难,并且,还能活的轻松和自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却不犹豫,她知道她继续在这个家可能面临的重担和艰辛,但她仍然选择留下,这份毅然,这份决心,这份善良,让周边的人都为之震撼,也有人说过她傻,但面对闲言碎语,她很清楚,她在家就在,她不在这个家就散了。她感恩丈夫正常的时候对自己曾体贴入微,她同情苦命婆婆早年丧子丧夫从未过过舒心日子,她深知生而为母肩负的责任和担当,这不是傻,这是责任和担当。所以,无论如何艰难童绍芬都未曾想过放弃,做出选择以后的18年里,她数十年如一日,不怨不恨,积极乐观,每天忙里忙外细心的经营和照顾着这个家。18年,是她人生所有的青春,养育一个孩子都能长大成人,独当一面了,但她仍能保持初心,兑现诺言,那些当初说她傻的闲言碎语,在她坚定有力的实际行动中渐渐消失,转而成为钦佩和敬意,说起她,人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她在小密罗村,成为了一个“名人”。


2014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童绍芬家庭由于较为困难,经过贫困户“三评四定”程序,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走出困境,出门打工是不可能了,可是这个家到处都需要钱。如何在仅有的6.5亩土地上维持这个家,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是童绍芬常常思考的事。这几年,在小产业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小密罗群众靠小产业发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童绍芬也不甘落后,她在自家仅有的6.5亩土地上种了樱桃、核桃、板栗、菜豌豆、辣椒等作物,她积极学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技巧,参加培训班学,向种植能手请教,向街道农科技术人员问询,时刻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通过季节栽种、科技种植,并充分利用国家的扶贫贴息政策精心种好她的6.5亩田地。她坚信“只要不懒肯动手,一定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童绍芬的精心管理和照看下,她的付出终有了回报,栽种的经济作物逐年丰收,家庭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她将果实所卖收入还了扶贫贴息贷款,培养女儿上学,治疗婆婆和丈夫的疾病。尽管,每天从早到晚,忙里忙外,她从未想过要等、靠、要,她说,只有自己的双手实实际际挣来的收入才用的踏踏实实,她也始终坚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让自己的家庭真正的“脱贫”。


2016年她积极参加了小组的统规联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解决了住房问题。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扶下,童绍芬家享受了医疗、养老、教育等各类扶贫政策。同时,靠自己的勤劳、自立自强,让这个家逐渐走出了困境。2018年末,在她自己的努力和精准扶贫的帮扶下,这个家庭顺利实现了脱贫。除了自身的努力,她心怀孝道和感恩,国家给予她的扶贫政策帮助,街道社区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对女儿给予的助学补助,她都心怀感恩,从不认为这些帮助是理所当然,她将这些帮助放在心里,在她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帮助邻居、他人,将爱和温暖传播开来。看着童绍芬的努力和坚持,她的娘家也深受感动,从一开始的说服她离开这个家,到现在也十分理解她的想法和处境,能帮助和扶持的地方就尽量帮忙。有人说,坚持和放弃是一念之间,童绍芬的孝老爱亲事迹和自强诚信感恩精神则让我们看到,善良可像一颗苍天大树,浇灌坚持的雨水,能结出一树的累累硕果。


童绍芬的坚忍不拔和善良、乐观同样影响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尽管童绍芬因为生活重担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和管理孩子,但是在童绍芬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也是耳濡目染,积极和阳光是孩子们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两个孩子深知母亲的艰难,每次放假回家,都会主动干家务、做力所能及的农活。两个孩子,学习上认真、努力,从未让母亲操心,成绩和品德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两个女儿的眼里,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最好的榜样。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让童绍芬的付出看到了回报,也让这个不幸的家有了希望。2019年,大女儿王瑞琦顺利考上了玉溪三中,小女儿王瑞彤也在可官小学上四年级,王瑞彤在2019年的期末考试中,考的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对她的评价是:该生为住校生,从小自理能力强,尊敬师长,帮助同学,学习努力,成绩优秀,热爱集体,热心班务,在学校大队部工作认真负责。真正的脱贫,不是名册里的贫困户暂时实现脱贫,而是一个家庭,一个代际由上到下,从内心深处有志气,有底气,有信心,几代人一起努力永远实现脱贫奔小康。在全家人的共同奋斗下,这个不幸的家庭逐渐走出阴霾有了希望的曙光。生活中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知,但可以选择乐观积极的面对和承担,与其怨天尤人、退缩逃避,不如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国家号召的这种革命奋斗精神,在童绍芬一家人的身上摹绘的淋漓尽致。


现在,婆媳关系融洽、女儿乖巧孝顺、丈夫照顾得当、家里整洁敞亮,这里里外外的变化,不知道倾注了童绍芬多少心血和付出。童绍芬是这个家的灵魂,她用博大的心胸承载着一个家的延续和希望,用爱和陪伴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在邻里眼中,童绍芬不仅有坚强上进的一面,更有善良质朴的一面,与周围邻里相处和睦,从未和任何人发生过不愉快。每当茶余饭后,邻里乡亲聚在一起时,都会提起这位媳妇,也都会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她的坚强、善良、不离不弃让所有人为之敬佩,也为彝族人民的新农村文明建设,树立了好榜样,我们为她感到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44 |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