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正文和“干妈”刀美英。辛萱 摄
□ 谭兆厚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中心卫生院,有一位义务照顾“干妈”20余载的医生封正文,他是朋友心中热情开朗、为人仗义的大哥,也是同事眼中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榜样。20多年来,封正文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没有血缘关系的“干妈”刀美英,用朴实、善良与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大爱。
1993年12月,19岁的封正文参军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让这个傣族青年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都说部队是个大学校,是党和部队培养了我。”封正文说。在部队,他吃苦耐劳、勤学上进,于1995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被当地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退伍后,封正文被分配到新平县戛洒镇中心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封正文坚持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乐于奉献,多次被单位表彰,并获得“玉溪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等殊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封正文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不辞辛劳深入防控一线,走村串寨做好病毒消杀、重点人员隔离、新冠疫苗接种等重要工作,牢牢守住疫情防控“最前哨”,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替友尽孝不离不弃 1999年,刚退伍的封正文结识了在戛洒糖厂工作的赵晓东等人,几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很快成为了要好的朋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赵晓东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陷入了绝境。2001年11月的一天,赵晓东因发生摩托车事故身亡,只留下悲痛欲绝的两位老人,其母刀美英因此落下了病根,经常患病,药不离身,其父赵永安也深受打击,身体大不如前。 赵晓东走后,年迈的父母无人照应,这一切被封正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经常到赵晓东家,主动扛起照顾两位老人的担子。只要有空,封正文就会买点老人爱吃的东西或者一些生活用品去家里看望,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帮着干干家务、做做农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一开始只是觉得两位老人很可怜,平常我们跟晓东玩得很好,经常去他家,如果他不在了就不去,跟老人疏远了,会让他们心寒。”封正文说,“逢年过节就去老人那暖暖心,让他们高兴一下,一开始比较陌生,后来相处时间一长,感情慢慢就出来了。”久而久之,两位老人就认了封正文作干儿子,他们俩也成了“老干爹”“老干妈”。对此,封正文的母亲不仅没有反对,还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 除了隔三岔五上门看望,封正文还让经常生病的刀美英夫妇在卫生院有了“特殊待遇”:不用交费。原来,这是封正文和卫生院财务的约定,老人看病买药的费用都记在他名下。“两位老人到我们医院看病都是挂封医生的名字,钱由他来付,所有的医生护士都知道。”戛洒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杨天祥说。“封医生从来不讲他的事情,我刚来的时候都以为是亲妈,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真相,很多新来的同事也这样以为。”同事孙春萍说。 在封正文的悉心照料下,两位老人逐渐从丧子悲痛中走出来,脸上也有了笑容。“比亲生儿子做得还好。”同事普丽红说,“生活上非常照顾,节假日还带着出去游玩吃饭,听说还打算把老人接去一同住。” 小家大爱温暖前行 2009年,封正文认识了在戛洒镇政府工作的杨凤,两人见面后情投意合,慢慢发展成为恋人关系,并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封正文心里却一直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未来还要多照顾两个老人的事情告诉未婚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他还是决定如实告之。令封正文高兴的是,自己的未婚妻不但没有反对这个事情,而且还非常赞同,就连自己未来的岳父岳母也很支持,还叫两位老人“亲家”。“当听到他替挚友照顾老人时,感觉他很有责任心和爱心,也会对家庭负责的,我看上的是他的人品。”妻子杨凤说,“他一个人已经坚持了十年,我也会一起照顾好老人,不拖后腿,共同经营我们的家”。 “干爹”“干妈”也对封正文一家投桃报李,封正文结婚时,“干妈”刀美英将一套亲手缝制的傣族传统服装送给了杨凤。“这是儿子结婚或者女儿出嫁才会准备的,一般要1至2年才能做好,干爹干妈真的把我们当作了儿子儿媳,让我很感动。”杨凤说,“我父母和哥哥也对我说要照顾好两位老人,不然对不起他们为这套衣服倾注的心血。” 封正文的女儿出生以后,一家人的感情更深了。夫妻俩上班的时候,两位老人会帮着带孩子,做一些家务,并准备好饭菜。虽然要照顾两位老人,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宽裕,但封正文已经非常满足。“封正文一家也有经济压力,结婚、买房、看病,逢年过节手头上也不宽裕,但他还是默默地坚持。”戛洒社区监委主任陶映泳说,“刀美英也看得出来,说自己手上有钱,让封正文拿去用,但是都被封正文拒绝了。” 在封正文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特殊而温暖的“小家”更加融洽,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两位老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再闻噩耗勇挑重担 好景不长。2015年,“干爹”赵永安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疑似患有肝癌,知道消息的封正文慌了,因为不会开车,他赶紧打了出租车拉着老人赶往新平县城进行检查。赵永安被确诊为肝癌后,又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治疗。因为担忧刀美英的身体,封正文也带她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两位老人同时住进市人民医院的不同病房,这对封正文来说是最艰难困苦的一段日子,夫妻俩、“干妈”侄女和“干爹”侄儿四个人轮流守在病房。封正文一边要兼顾工作,一边要照顾老人,同时还要小心翼翼瞒着“干妈”,不能让她知道干爹的病情很严重。 “现在想想都很心酸。”“干妈”的侄女陶云美当时在玉溪师院读书,她回忆说,“生病时老人情绪化很严重,他们都默默忍受着。老人喜欢孩子,就带上去给看看。” 当手术通知单放在封正文面前的时候,医生告诉他,“干爹”赵永安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手术成功也只能多坚持几个月,而且还有风险。同为医生的封正文知道签字意味着什么,这些年在医院他也见到了很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也想过如果手术出了问题,他承担得起吗?思前想后,封正文将情况如实告诉刀美英,最终在“干妈”的授权下签了字同意手术。“签字的时候我的手都抖了起来,但是实在没有人了,不签不行。我们的唯一想法就是尽力让干爹多活一段时间。”封正文说。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干爹”赵永安很乐观:“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病,医也医了这么多,你们都尽力了,我没有遗憾。让她不要担心,不要放弃,积极接受治疗。”干爹去世后,封正文忙前忙后,主动操办起丧事,用妻子杨凤的话说就是“儿子该做的都做了”,因为在傣族风俗里,不是最亲近的人是很忌讳披麻戴孝的。这一切被寨子里的人看在眼里,“小组长还希望我把户口转过去,认可我是老人的儿子,不过我拒绝了。”封正文说,“不过仍然把我算作寨子的一员,逢年过节,集体上有什么事情都会叫我去一同商量。” 由于及早检查发现,再加上“干爹”临终前的鼓励,“干妈”刀美英积极接受治疗,她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干妈心态很好,乐观面对,经过6次化疗,病情已经基本稳定,没有复发。”封正文说,在治疗的那几年里,一个季度需要去一次医院,基本由他接送,风雨无阻。 孝行义举微光成炬 刀美英病情稳定后,封正文夫妻俩便不让她继续做农活,更加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让老人感到孤单。休息的时候,夫妻俩就带着“干妈”去昆明等地游玩。有时出门做客,封正文也会带上“干妈”一起,老人高兴得不得了,说比寨子里有儿有女的其他老人都要好。“干儿子和媳妇对我比亲儿子还好,给我吃、给我穿,还带我去玩,生病了也不嫌弃我。”刀美英说。 封正文的好,“干妈”了然于心,在封正文女儿满周岁后,看到孩子没人照顾,她主动提出照看孩子。如今孩子上了小学,“干妈”依然坚持每天接送。“一天见不到孩子,干妈就要打电话嘘寒问暖。”封正文说,“以前是干妈照顾孙女,现在孙女长大了,也懂得照顾奶奶了。” 2021年8月,封正文主动请战,报名支援瑞丽疫情防控。医院领导认为封正文当兵出身,是一名党员,专业对口、能力出色、作风优良,便同意了,这一去就是将近3个月。“一开始还是有些担忧,心里也没底。”封正文说,“妻子跟干妈说了以后,干妈表示让我去锻炼一下很好,并且为我感到骄傲。让我不用操心家里面的事情,都是一家人,都很支持我,就放心去了。” 封正文替友尽孝的事迹逐渐传开。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互扶持的故事,在邻里间传递着爱的正能量。 “封医生是我们全体职工的榜样,他平常工作任务也很重,但从来没有影响过,都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照顾老人。”杨天祥说,“封医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老干爹生病去世,妻子也失去工作,孩子又小,干妈需要照顾,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陶云美动情地说:“这么多年都是亲戚了,早就把他们当作亲哥哥和嫂嫂,除了对干妈好,对我们这些亲戚也一样。” 今年48岁的封正文已替友尽孝20余载,“20多年来,我们没有矛盾,互相包容,老人对我们也是真心实意。”前些年“干妈”修房子,封正文和朋友们一起帮忙,刀美英还专门留了一间屋子给封正文一家。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封正文在新平县城买了一套面积更大一些的房子,并把钥匙交给了“干妈”,打算将来孩子去新平读书后,带“干妈”一起同住,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封正文用二十余年的信守和坚持,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孝道,也让所有人感到了人间的情谊和温暖。2019年,封正文入选“中国好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