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报记者 黄思敏 “奶奶的丧事仅用一天半就完成了,花费不到2万元,只通知了比较好的直系亲属来送行,酒席摆了七八桌,一切都是从简办理。”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二组的白湘林说。今年2月28日,白湘林95岁的奶奶去世了,丧事办理全程没有敲锣念经、选日子、看风水等大操大办环节,而是本着简朴节约的方式,及时火化入土。 如今,像这样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新风尚在孙井社区十分普及,乡村文明的新风、清风吹拂着各个角落。 孙井社区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61户,人口3591人。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该社区农业发展开始走产业化、规模化道路,劳动力从一产转到二产、三产,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余元。 前些年,随着大家腰包鼓起来,铺张浪费的现象在孙井也开始多起来,除了婚丧嫁娶摆酒席外,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等也要置办酒席。“以前办丧事,要按照传统风俗敲锣念经,操办时间长达三五天,酒席最多的达一百多桌,最少的也有三五十桌,开支高的需要十多万元,少的也要三四万元。按照这种操办,家庭开支大、矛盾多。”孙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喜荣介绍,随着2015年殡葬改革的实施及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大家的思想观念有了质的变化:“通俗来讲,以前是薄养厚葬,现在是厚养薄葬。” 记者了解到,孙井社区于1999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主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文明节俭治丧引导等工作。同时,孙井社区居民公约里也明确规定:要厉行节约,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倡导现代文明的丧葬方式,丧事要从简,不在公众场所举行治丧悼念活动。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逐步在孙井社区深入人心。今年2月,孙井二组王毅的儿子结婚,没有高额彩礼,没有豪华车队,酒席也只摆了20桌,婚车只用了五六辆,真正做到了婚事新办。“我觉得这样也蛮好的,可以减轻孩子与老人的压力,也减轻了人情负担。”王毅笑着告诉记者,“以前酒席多、人情多,家庭开支大,有的结婚多年还背着债务,完全没这个必要。” 孙井社区工作人员周巾华告诉记者,2014年,社区一位70多岁老党员去世,那会儿还没有强制要求火化,但这位老党员却给家人留下遗言,说自己死后不装棺木,要火化,丧事要从简。“自2015年殡葬改革实施以来,孙井社区均未出现违规土葬的行为。”周巾华说。 孙井社区红白喜事从简办、移风易俗吹新风的文明景象,也是整个红塔区移风易俗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红塔区民政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中的积极作用,红塔区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的通知》,重点要求乡(街道)、村(社区)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内容进行完善。目前,红塔区105个村(社区)均已全部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 红塔区认真贯彻落实移风易俗相关要求,在全区范围倡导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中的领导和引导作用,积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自觉遵守操办范围、规模、时长等。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村民降低随礼标准,减少人情负担,有效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