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警情请拨打110报警求助。
注册时间2010-11-20
最后登录2025-4-28
性别男
在线时间3536 小时

- UID
- 9765
- 最后登录
- 2025-4-28
|
腺病毒科普小知识
最近在高古楼论坛、朋友圈都刷足存在感的“腺病毒”引起不小的轰动,那么腺病毒有没有“听说”的那么可怕?
今天古楼警长咨询了疾控中心及医院的相关人士,依据《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及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对腺病毒的情况进行要点梳理。旨在帮助民众对腺病毒做到知它,懂它,那么自然也就不再畏它。
一、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致病能力较弱,可自行痊愈,此类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感染人体主要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尿道、眼、肝脏等器官的炎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可伴随咽喉疼痛、结膜充血、咳嗽、腹泻等症状。
二、流行病学特点
腺病毒感染全年都可能发生,当中以冬末、春季及初夏为爆发感染的高峰期。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人腺病毒对于化学性、物理性溶剂和极端酸碱值状况具有相当的抗性,可以在人体外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三、诱发疾病
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眼、肝脏等均可感染,人腺病毒约1/3的已知血清型通常与人类疾病相关,但一种血清型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患;相反,不同血清型也可引起同一种疾患。
(一)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
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由C组病毒引起,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2.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如游泳池结膜炎,多由B组腺病毒3和7型所致,愈后尚好,一般无后遗症。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ARD)这一综合征由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
4.肺炎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肺炎也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严重表现。
(二)眼部感染
腺病毒致轻型眼部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的并发症。滤泡性结膜炎可由许多型腺病毒引起,类似于衣原体性结膜炎,而且为自限性。由腺病毒8、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重型感染,具高传染性,以急性结膜炎开始,扩至耳前淋巴结,随后发生角膜炎。
(三)胃肠炎
许多腺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复制,随粪便排出,但大多血清型与胃肠道疾病无关。而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与年少(4岁以下)儿童的胃肠炎,致腹痛、腹泻。C组腺病毒能引起某些婴幼儿肠套叠。
(四)其他疾患
腺病毒11、12型能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出现病毒。37型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常由性传播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偶发或严重的病毒感染,尤其在器官移植病人中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多由1、5和7型腺病毒引起。艾滋病患者可感染多种血清型腺病毒,并能出现抗原性介于中间的杂合型毒株,而且常为致死性腺病毒感染。主要原因是腺病毒的E1A蛋白可反式激活HIV的转录,加速HIV的复制。临床发现37%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性腹泻是由腺病毒所致。
(五)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
与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相比,机体对腺病毒的再感染能产生有效的免疫。起保护作用的是体内产生的循环中和抗体。正常的健康成人一般也具有多型的抗体。约40%~60%的6~15岁的人具有1、2和5型中和抗体,但3、4和7型抗体很少。母亲的抗体能保护婴儿免除严重的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四、三大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
呼吸道感染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如咳嗽或者打喷嚏等;
2、接触传播
通过手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如未洗手摸口、鼻等;
3、粪口传播
消化道感染腺病毒可以通过患者的粪便传播,如更换尿布期间等。
五、两大感染特点
1、各年龄段人群虽均可感染腺病毒,但腺病毒更“喜欢”儿童、免疫系统较弱或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的成人。
2、人腺病毒传染性较强,常发生在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如学校、托幼机构、游泳池等,可以引起暴发流行。
六、三大表现形式
不同类型的腺病毒感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较常见的轻症反应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
1、发热、流鼻涕、咳嗽、咽炎;
2、水样便腹泻,同时可伴随呕吐;
3、发热、咽痛同时结膜炎表现。
七、四大重症特点
腺病毒感染婴幼儿最典型的重症表现就是腺病毒肺炎,如果宝宝感染腺病毒出现以下表现,请尽快就诊
1、面色苍白、呼吸浅快;
2、反复发热或高烧不退;
3、咳嗽频繁而剧烈;
4、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黏人。
八、感染了腺病毒如何治疗
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腺病毒感染不属于法定报告的41种传染病。患病后不要恐慌,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可以治疗腺病毒,故一般的治疗措施很重要,重视减少并发症,防止后遗症,达到痊愈。
(一)一般治疗:
保静、保暖,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加强护理,重视支持和液体疗法,下呼吸道、肺炎的患儿注意给氧,减轻气道阻力,纠正呼吸衰竭。
(二)药物治疗:
目前虽无特效药,但以下药物有一定作用,利巴韦林:光谱抗病毒药物,应用于腺病毒肺炎时有一定效果。干扰素:可以阻碍病毒复制,抑制其繁殖,有光谱抗病毒作用。
九、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
(一)其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相似,主要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二)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手帕或用衣袖代替遮住口鼻,卫生纸使用后应丢弃,非抛弃性之手帕、衣物应更换清洗。
(三)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配戴外科口罩,若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时立即更换。
(四)不同服务对象间不可共享食用具,并应经常维持清洁干燥。
(五)不同服务对象间不共享便盆、尿壶,并应经常维持清洁干燥。
(六)腺病毒能在环境中稳定存活数周至数月,平时应针对环境与器具(如门把、扶手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维持环境通风。
(七)在腺病毒引起之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避免出入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八)在腺病毒引起之结膜炎流行时:经常以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手、口、鼻、眼睛。不共享毛巾、个人衞生用品、眼部化妆品及其他有可能接触眼睛的用品。避免前往游泳池、喷水池等戏水区域。
参考文献:
[1]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Z]. 国家卫健委,2019.
[2]王辉等译.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第二卷,主编:Jame H. Jorgensen[美], Michael A. Pfaller[美].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6
[3] 台湾-长期照护机构腺病毒(Adenovirus)感染管制措施指引[Z]. 2015.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