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有好友在做“外汇量化交易”,只需要跟着程序员操作盈利,就能收益本金的3~8倍,稳赚不赔,且2个小时候就能提现……云南文山的李女士看了心动不已,一波操作,投进去了17万,却迟迟无法提现,等觉得不对劲去找好友询问时,发现早已被对方拉黑。
“所谓的外汇量化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程序员破解平台漏洞获取数据,带着客户跟着数据操作进行盈利。盈利是本金的3~8倍,操作时间1~2个小时,操作结束后提现,提现到账后结算我们经纪人20%盈利的佣金。每个身份信息只有一次操作机会。”“操作简单,有程序员会手把手教你。”这是李女士在向好友询问时,对方告诉她的信息。说起这位好友,李女士并不熟悉,“可能是之前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加的,但是后来问了朋友,说一起出去玩的人,用的不是这个微信号。”在反复确认操作简单,并且每一位客户都能百分百盈利后,李女士点进对方所说的“艾森”操作平台,并联系客服一次性投进了4万元。根据这名微信好友的提示,李女士在入金完成后,将平台账户余额截图发给了对方,并加了一个程序员的QQ号。随后,程序员将李女士拉进了一个QQ群,在这个群里,除了李女士外,还有一名同样入金完成的成员。“等等我会叫单,买涨买跌还有金额,你们根据我喊的下单,输入我喊的金额,不要多买,也不要少买,不要漏买也不要重复买……”在程序员的提示下,李女士和另一位成员进行了操作。一轮操作下来后,李女士平台账户里的余额从40000元变成了172928元,“玩了第一轮,他说第二轮要23万的本金才能玩。我账户里有17万多,我又投了5万多进去,过几分钟他又说还要再来一轮,第三轮才能提现。第三轮需要本金55万,叫我投进去7万多,我也投了。操作完成以后,他说另一个人可以提现,但是我因为数据有误,需要再补进去8万多才能提现,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了,他告诉我要三天以后才能提现。”
“三天以后我去平台提现,显示的是我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不匹配,无法提现,但是这些信息我都已经核对清楚了,没有问题。我去问了之前在微信的朋友,她说一到两个小时可以提现到账,但是我是6月14日1点提现的,到下午6点显示的还是信息有误。我去问她她让我联系平台客服,客服说24小时的时候获取信息,但24小时以后我发信息就没人回了,那个平台也进不去了。而我再去找这个微信好友的时候发现我已经被拉黑了,我这才意识到被骗了。”李女士说,自己没有工作,平时就在家带孩子,这次投进去的17万是家里全部的积蓄,“现在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孩子的奶粉钱、尿不湿钱都搭进去了。报了警,但现在没有任何结果。”根据李女士提供的网址,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点击进入她口中所说的“艾森”平台,页面显示“该网页疑似含有违法内容,请您谨慎访问。”记者点击继续访问之后,页面显示为一串很长的英文。记者还尝试添加了李女士这位微信好友,结果显示“被搜账号状态异常,无法显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及社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互联网给公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投资理财平台诈骗犯罪本质上属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范畴,是指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投资理财为名,明知进行该项投资会亏损,仍旧诱骗受害人到该网络平台进行投资,从而骗取被害人资金的违法行为。结合《刑法》相关规定中对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受害人有财产上的损失。将这种通过控制后台修改投资数据,给受害人造成高收益、高回报率假象,在受害人进一步增加投资后恶意修改数据造成受害人亏损,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模式定性为诈骗罪无任何争议,因为在这种完全可操作的投资平台下,受害人只要听从建议,最终必然会导致亏损。但在实际生活中,因网络投资理财平台诈骗犯罪是一种远程、非接触性违法犯罪,其犯罪链条长、波及人数多、智能化程度高、手段隐蔽等特点,往往导致办案机关存在侦查难、取证难、追赃难、认定难、处罚难等问题。更有甚者,连那些发展客户的“代理商”也有很多受了交易平台欺骗,因自己明明白白看得见的所谓收益向身边人进行推荐,最终害人又害己。本案例中,李女士“朋友”通过“低投入高回报”等宣传口径诱导李女士进行初次“试探性”投资。只要李女士第一次投入资后,就会有投资平台运营人员“帮助”李女士进一步追加投入,最终套牢其资金,是很明显的电信网络诈骗。对此,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廖云肖律师表示,李女士的资金是直接转入“艾森”网络平台的,可直接向网络平台及其负责人维权;若无法联系网络平台时,因李女士是在其朋友介绍及初期帮助下进行的投资,在无法明确其朋友与“艾森”网络平台关系的情况下,李女士也可以向其朋友维权,挽回部分损失。
廖云肖律师还梳理了7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读者在生活中小心甄别,谨慎投资。
骗术一:钓鱼网站
骗子会在互联网上设立形形式式的钓鱼网站,主要包括几种形式:
1.“有内幕消息”的炒股网站
2.表面酷似银行、彩票中心官方网站的诈骗网站
3.商品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购物网站
4.购买机票、所谓走私罚没车辆的不明网站
骗子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迷惑事主,最终将事主的款项转走。
提示: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广大网友应谨慎对待,切忌贪小便宜。
骗术二、冒充“公、检、法”型
骗子冒充电信、公检法人员,通过网络电话拨打事主电话,并利用改号软件,设置虚拟号码,使事主来电显示为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号码,有些骗子甚至会给事主通过传真的方式发来传票,以此迷惑事主,在取得了事主的信任后,骗子就谎称事主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以录口供为由,询问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情况。最后,会以种种理由,要求事主将存款转移致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
提示:无论电信、银行或任何执法机关,都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号”,更不会仅仅通过电话就告知当事人转移财产。
骗术三:刷卡消费型
骗子向事主发送“银行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信息,并留下“咨询电话”,当事主“垂询”时,几名同伙便分别扮演“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要求事主将银行卡的存款转至一指定账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达到诈骗的目的。
提示:对这种不是很明确的陌生电话号码,持卡人不要拨打,而应及时跟发卡银行取得联系,以确定信息来源。各大银行设有24小时固定客服热线,均为5位数短号。
骗术四:征婚送花篮型
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征婚广告,自称是香港太子爷,并留下香港电话号码,一旦有女事主被骗与其联系上后,骗子就会利用几天时间逐步展现一个预先精心编造好的故事情节来取得女事主的信任。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交流后,骗子诈称自己在香港的家族店新开张,要求女事主送祝福花篮若干个,好在家长面前表示诚意,并留下花店的汇款账号。女事主在骗子的花言巧语迷惑下,很容易会上当受骗。
提示:诈骗的对象都为大龄女青年,骗子抓住此类人群的“待嫁剩女”心态,利用花言巧语往往很容易迷惑事主,广大女青年应提高警惕。
骗术六、退税型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事主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骗子继而利用电话指引事主到ATM机上进行操作,乘机将事主的存款转移。
提示:国家各种税项收费标准的变更,会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广而告之,不会以电话的形式向纳税人逐个通知。
骗术七:电话号码中奖型
骗子以“你的手机号码中奖了,请于XX号码联系”为内容群发短信,当事主拨打电话联系时,骗子会以预先支付公证费、税费等为由,让事主往指定账户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
提示:请不要轻易相信中奖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露/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