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家里开车出来的时候,遇到了我之前的小学语文老师,他挑着二个粪桶准备去地里浇菜。从车窗往外看,头发又白了许多,腰也弯了许多。正所谓岁月不饶人,他老了。
没勇气摇开车窗喊他一声“老师”因为当年在校时,我的排名都是在10或者12,历来没进过前三,进前三的都开了小灶由他单独辅导,所以我们排在10名后的,没啥机会,跟老师也不是很熟悉。每天按时上课,下课,回家写作业,放学后和老师的交集基本没有。只有前三的那三名同学,一直得到了他的辅导,后来有一个考了西安大学,一个考了武汉大学,一个考了湖南师范大学。当然这是后话。
而且这是小学的事情,也扯不上大学的事。所以,虽然对老师不怎么熟悉,也没有什么怨言,毕竟自己的成绩就是10名左右,离开小灶还远着呢。
不知道逢年过节,排前三的3个同学,他们有没有回来看望过老师。我回家,经常能看到,但是基本不和他打招呼,知道那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知道他叫什么,住那里。但是从离开小学,或者说从长大后,基本上就没有交集了。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对于那些曾经是民办的老师,后来民办转公办没转成的,回到了农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扎心的,因为牵扯到许多向我语文老师这样的知识份子,说他不会教书吧,也教了我们几年。说他会教吧,最后也没转正成为公办的老师,这中间的故事,可能也挺曲折的,但那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毕竟,当年我也只是他全班55人中的一个。
也许自从离开了教育队伍,他就不在是老师了。只是还有之前教过的学生,潜意识里还认他是老师。不过,逢年过节,教师节,已经没有什么人来送礼送花了。
开车远去,从倒车镜里看到他的背景,感觉有些沧桑,有些佝偻的后背,诉说着他这些年的生存不易,没有跑到外省打工,也没有在建筑工地做工的经历,一直就老实本份的在农村里种地,收入微薄,没有救济,没有补助。踏踏实实的一个农民身份。
有时候,感觉有些心酸。有朋友发了教师节的朋友圈,然后去做了一个评论。结果,朋友的回复说:“也许现在的田园生活,正是他所喜欢的呢?”想想,也对,可能种地他也喜欢吧。少了教书育人的经历,田里多了一个种田的老农。多少年过去了,他可能已经习惯和热爱上了这种田园生活。
又是一年的教师节,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是那些曾经受教过的学生,肯定也和我一样,记得他。只不过我们不在热情的喊他“某某老师”。因为我们学无所成,混迹社会,怕喊了他,让他觉得没有面子。更怕他,想不起我是谁,所以,还是当陌生人一样彼此路过吧!
多年以后,虽然见面不聊天,也没有交集,但还是从内心里说了一句:“老师,教师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