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贺岭正采取积极举措,将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党的光辉照四方,照到佤山边境村,山清水秀环境美,村村寨寨通公路,家家户户住新房,片片茶园翻金坡……”蔚蓝晴空下,田野舞台上,歌声伴着欢快的音乐随风飘扬。
卷起裤腿干活,放下农具演出,田埂当舞台,老乡唱主角。这是贺岭组建的民族文艺队,他们是农民,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理想聚在一起。
接到演出任务后,鲍熊和赵红忠两名20多岁的年轻人,一大早就开着轿车赶回村里参加文艺表演。
两人合伙在乡里开理发店,一天不营业就少收入三四百元。“损失一点钱算不了什么,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小小民族文艺队,激发民族团结大力量。赵国祥是省级农耕习俗文化传承人,在他和文艺队其它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文艺队依托佤族乡亲,植根于佤族传统文化,紧跟新时代新发展新形势,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送去新文艺,送去新生活。
2022年10月2日至4日,贺岭斗东自然村举办巴饶克山地农耕文化体验展演活动,点燃游人假日激情,人们争相体验特色农耕文化、欣赏佤族歌舞、品尝山野美食。
每天上午,贺岭群众都在山间地头搭建的舞台进行农耕劳作文化展示,打谷子、扬谷子、铲田埂、薅秧等日常农耕场景,充分展示阿佤人民辛勤劳作、勤劳淳朴的农耕精神。
通过民族文艺队这种形式,贺岭不断丰富农耕文化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挖掘佤族文化内涵,打造佤族农耕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针对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在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的帮扶下,贺岭村不断调整完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将项目规划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与贺岭的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社会事业相结合。
紧紧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绿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着力点,贺岭在不断探索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的同时,主动融入全域旅游规划大局,打造美丽乡村。
同时,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与贺岭村统筹合力下好“一盘棋”,激发党员群众生机活力,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着力打造出“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村庄新画卷。
本着传承乡土文化,注重乡韵乡情,贺岭还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的理念,系统性谋划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贺岭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法,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率先将公播自然村、斗东自然村打造成为绿美乡村,成为贺岭的亮丽新名片。
走进公播和斗东自然村,干净宽阔的道路、争先开放的花朵、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绿植小品映入眼帘,如同走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坚持主打“红色牌+农家牌”,贺岭将红色精神与农耕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在传承红色、编织绿色中创造幸福新生活。
贺岭的目标是,依托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村庄项目品质,谋划实施一批文旅项目,以旅带茶,不断提升贺岭茶旅融合发展总体形象,助推乡村扮靓、村庄发展、群众增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