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8-12-29
最后登录2025-5-1
性别男
在线时间1 小时

- UID
- 438272
- 最后登录
- 2025-5-1
|
替苏轼改《春景》词
夏超
苏轼《蝶恋花·春景》词中的部分句子,我很多年前就见过,但是这首词的完整文字,我在二〇一七年九月才读到。这首词原文如下: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我是在网上寻找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出处的过程中成为这首词读者的。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认真读完苏轼的这首名篇以后,我发现词里有很多句子存在毛病。如果你不信,请往下面看。
毛病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不合文法。因为描写景物的句子不能写成这样。这句话的正确写法,我认为应该是“花剩残红杏青小。”
毛病二,取景不当。词的题目既然叫春景,那么按理来说,正文中应该选取春天独有的景物进行描写。苏轼做到这一点了吗?显然没有。因为燕子飞舞,“绿水人家绕。”的景象春夏两季都可以看到。
毛病三,把不相关的事物硬扯到一起。存在这个毛病的句子是“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燕子飞时与燕子没有飞时,绿水都在那里绕着人家流淌。
毛病四,时间表述错误。词中表明写作时间(故事发生时间)的其中一个句子为“燕子飞时”。我认为这四个字里存在两处错误。一是时间描述不准确。因为在中国许多地方,一年中能看到燕子飞的时间长达半年。二是本词的写作时间,读者可以从“花褪残红青杏小。”与“枝上柳绵吹又少。”中分析出,没有必要在这句话里重申。
毛病五,雕琢痕迹严重。“绿水人家绕”这句话既拗口,又不通顺这件事情,身为文学大师的苏轼不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明知不妥还要这样写呢?答案只可能是为了押韵。下一句写柳树的时候,他不写柳絮随风飞舞写“枝上柳绵吹又少”,同样是为了达到押韵的目的。
毛病六,错用修辞手法。在讲解这首词的时候,我敢说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由于这首词不仅上片写景,而且题目就叫春景,所以我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用反问修辞手法错误。应该修改为陈述句。
毛病七,用词不当。我认为苏轼词中天涯二字用错。理由有两个。理由一,苏轼在“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地上到处长芳草”,不是“天涯到处长芳草”。理由二,这首词不是苏轼站在天涯那个地方写的。我为什么敢这样说呢?因为一,词中描写的景象是中国大陆景象,不是海南岛景象。因为二,网上资料显示,这首词不是苏轼就职海南岛期间写的。
毛病八,用字重复。由于诗词的篇幅短小,所以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写诗填词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样的字。在这首词中,“墙”字出现四次,“人”字出现三次,“里”、“外”、“渐”、“情”各出现二次。如果苏轼此刻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定问他一个问题:“苏大学士,你这样填词,不怕别人笑你词汇贫乏吗?”
毛病九,乱动情。我认为苏轼说行人在听到女孩发出的笑声以后“多情却被无情恼”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理由一,如果行人不是苏轼,苏轼怎么知道人家恼没恼?理由二,如果行人是苏轼,妻妾成群的他如此行事,与轻薄之徒有什么区别?
发现苏轼词里存在这么多大毛病以后,我的心中产生了替他修改作品的想法。下面我把花费半个上午时间改成的词贴在下面。请各位朋友读后多提宝贵意见。
夏超润色版苏轼春景
(蝶恋花·春景)
原创 苏轼 修改 夏超
花剩残红杏青小。
沟水泛绿,头顶燕欢叫。
离枝柳絮随风飘,
地上到处长芳草。
正在沉醉美景中,
忽然墙里,传来少女笑。
刚想驻足凝神听,
笑声一下又没了。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四日 初稿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二日 次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