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余热再生辉
杨华兴是2001年底由县残疾人联合会退休回乡的,他本想忙了一辈子,回到家可以钓鱼、养雀、练书法、领孙男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不到一个月,村委会的领导听说他退休回家了,就三次登门做工作,叫他担任村关协、老协、体协的常务副主任,盛情和希望难辞,毫不犹豫担起这一工作。当时,他想:党培养教育自己40多年,退休后也应该为家乡再作贡献,发挥余热,就丢掉了“享天伦之乐”的念头,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干就是十四年。他就暗下决心,不干则可,要干就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不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在十四年的工作中,他奉行的原则是“宁在忙中养老,不在闲中等老”。“夕阳无限好,余热再生辉。”做到不计报酬、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无私奉献、老有所为嘛!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带领班子(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也是采取摸石头过河的办法,创造性地提出“六个要”的工作方法,就是“向领导要支持、向班子要团结、向个人要奉献、向舆论要氛围、向典型要经验、向社会要关爱”受到省、市、县关工委的高度评价。他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深入调查研究、开拓创新,打造了杨广社区关工委、老协、体协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
一是他个人全程参与杨广爱国教育基地的设计、采址、捐资、建设和近十年的管理工作。这一教育基地是2004年6月建国前曾在杨广读过“东华简师”或工作过的革命老前辈,象李志敏(地下县委书记)、胡兴富(云龙地下党书记·建国后第一任县长)、资永芬、刘正林、王克明、顾荣森、周学富……等100多位老革命前辈提出倡议的,后经杨广镇、村两级批准,在凤山西南边顶峰上,为以张盾烈士为代表的28位烈士,建设杨广爱国教育基地,以社会集资为主(37.5万元)、争取政府补助为辅(市政府补助9万,县政府2万。)从2004年11月8日破土动工。在施工难度大、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基地”建立筹备组,杨华兴他任办公室主任和其他同志与各村联络员、协调捐资,后扩大到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2005年10月终于闯过难关,20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到今年杨广爱国教育基地,已正常运行了14年,共接待清明节期间,中小学生扫墓61场次,平时党员开展保先活动,党团员宣誓、学生夏令营、老兵集会、干部学习、外地(远到广西、宣威)参观学习47场次。他接待和宣讲革命烈士英雄事迹、革命斗争史共68次,达近10万多人次,使他们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基地”建成后,原来筹备组自然消失,成立管委会,委托社区关工委、老协会代管,做到专人管理,已基本建成花园式陵园,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被市、县关工委挂牌列为“凤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从2003年开始,率先开展青年“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他带领班子成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商店、养殖厩舍、爬山涉水、顶风冒雨,去调查研究,发现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创业致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10多年来,他共撰写了他们的先进典型经验材料24篇,分四批命名表彰、树立了6户科技示范标兵户、百名青年科技示范户。在村、组进行了46场次经验交流会,参会人数(含中老年人)12100多人次。成为全市关工委青年教育的一面旗帜、标杆,多次在市、县关工委召开的大会上交流发言、表彰奖励。
三是在全市率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各居民小组关工小组上,去年4月经社区两委同意制作了规范化建设展示牌32块,挂在各居民小组会议室或餐厅墙上,并树立了十二、十四、三组为全社区关工示范小组,近年来逐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5场次,听众达千人次。
四是社区、居民小组的关工委、老协体协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充满活力“五老”骨干队伍发挥作用好、帮教失足青年成效显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每月逢6号的学习例会制度、档案制度,受到市、县关工委领导的赞扬、其它乡镇、村关工委、老协会都来杨广社区关工委、老协会参观学习。从2011年到2012年杨广社区关工委被市、县列为创建“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工作创新思路好”的“五好”关工委。经市、县关工委两年的考核、评比,杨广社区关工委被评为“五好”关工委,受到市、县表彰和奖励,这一点原陈绍纯书记参加我们开会,看到奖牌,当场拍板给奖金1500元。特别2013年7月初,省、市、县关工委决定推荐杨广社区关工委为中国关工委创建基层“五好”关工委先进集体,后已被批准,于2013年10月13日市、县关工委授了牌,给了奖励,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五是老年协会、老体协工作,杨华兴本着为老年人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的原则,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尽心尽力做好。参与村、组调解养老纠纷28次;重视老年人来信来访,件件有答复(71件);认真分季度发放全社区80岁以上230多位老人的保健长寿补助金,约每年16万元,无错无漏;及时组织中老年人参听时事政策、法律、科技、保健讲座、听科技示范户经验交流,看青少年犯罪展板,深受教育;建立文艺、体育骨干队伍、参加县每届老年人运动会;春节大年初一的地会展演(300人左右);重大节日,年初一在晚街古戏台文艺联欢晚会五场。观众每年达万人以上;农历2月19花车节在南北大街,新公路展演,热闹非凡;配合杨广诗书画协会,进行节日书画展出;坚持长期办黑板报,深受群众喜爱称赞,每年办十二期。 六是助残助困方面。如:主要是六居民小组杨从兴(弱智),退休后,买来电线、开关、灯泡为他家接了两个照明灯,电视、电磁炉的用电由杨华兴付了14年,电费至今。除照顾他管理老年茶室,扫学校,政府给低保维持生活。2009年父母先后一个月病故,他一手承担丧事办理,除民政、胶厂、邻里资助的7千元外,他个人拿了8千多元,买了棺木把两位老人送上山,立了碑,尽了一份孝心。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他还积极参与15组李晶晶患灰质脊柱弯曲病,发动二千多群众及单位捐12万多元,送南京古楼医院救治,康复后到县职中学就读,现已融入社会。
杨华兴18年的付出和耕耘,得到了省关工委的表彰1次,市委市政府1次,市县关工委及其它单位8次,(其中,县老干局4次)镇党委3次。2009年被推荐和评选为首届“通海好人”。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得来,是各级领导及老龄工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社区关工委、老协体协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他只是尽了他的责任,发挥了余热。他决心在上级关工委、老龄委的精心指导下,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直接领导、支持帮助下,一如既往地工作,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发挥余热,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建设“美丽杨广”“美丽中国”再作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