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

  论坛   其他爱好   哇玉溪2——宁州文人陶锦窑(原创图文)
返回列表
查看: 15614|回复: 1

哇玉溪2——宁州文人陶锦窑(原创图文)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604

帖子

3401

积分

UID
35151
最后登录
2024-4-11
发表于 2022-1-26 22: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云南
35-0.jpg
自那年在建水团山张家花园后院大青树下,就着正在焚烧玉米骨头发出的红色火焰与邓红锦促膝夜谈后,受其浓厚文艺范熏染,回头专门找来收藏家马未都一系列古董鉴赏书籍阅读,似乎对自身薄识短见的缺失得到了些许弥补。
当时,由于当地开发旅游景点,邓红锦正准备搬离张家花园,迁到有着陶乡之称的玉溪市华宁县。经年过去,几次想探访未果,今由昆明大野摄影导演刘小毅提出到华宁看陶,正合我意,拜见旧友那是必然。
我所认识的邓红锦,一位清秋、古雅之女子,这从她创意的文人陶“锦窑”一系列古风与现代元素的糅合演化所透出的禅意,便可见其陶艺鲜明个性和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认可。不难想象,她一定会选择在那些厚重的老宅院里,继续过着空谷幽兰的日子。
35-1.jpg 35-2.jpg 35-5.jpg 35-6.jpg 可是,当我们在华宁县环城北路转到环城东路来回两圈,只见华宁白塔山陶器厂门牌,不见邓红锦锦窑,怪哉了。靠园山路县第一中学下车问寻,得从园山路岔口转进一条西向不起眼路径,纵深处更多破损落寞的百年风尘老屋四合院,翘着飞檐门头倔傲的姿态,一看便知离我们要找的目的地不远了。果真,开阔地右侧几米狭小巷道飞檐门眉上,一块古香木色浩然书着黑底金色“锦窑”两字,柳暗花明特别亮眼。
进锦窑院子前,空地一块大影壁题字特别醒目,原来我们已处宁州甸尾古城中心地带,周遭老土坯房四合院,透着曾经盛世繁华的遗风。
35-8.jpg 35-9.jpg 35-12.jpg 35-13.jpg 35-14.jpg
偏巷深处过了门洞,缓冲院落有种穿越玄幻的错觉。庭院疏稀摆放着造型不一坛坛罐罐,或站,或躺,或立,土坯房窗台置放着尖嘴脆蓝裂身瓶,旁边一盆绿意盎然趴地虎,看似不经意丢弃着的点缀,便知乃锦窑之风范了。
果真,一股来自天井内浓浓的古朴之气温馨流出,一眼就看到正在忙着指挥年轻人搬弄瓷瓶,一袭对襟黑色短衣紫袍裤着身的邓红锦,还是那么蕙心纨质的恬淡,智慧得有些敦风厉俗之感。
35-16.jpg 35-18.jpg 35-19.jpg 35-20.jpg
我所知道的邓红锦,不单纯是个玩泥巴高手,从小写诗撰文,是个稳妥妥文学女青年,后成为作家。天赋居于泥土情结,不经意地把份柔情付诸到泥巴上,用她多年前在新浪博客的话说:“陶来自泥土,我喜欢这种原始性,这种原始性使它适合表达精神生活。
其实,人类童年所经历的陶器时代,从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世界各地经历了一个大体一致的步调,即从土陶、彩陶、黑陶或红陶等向釉陶发展,整个过程,从器型、纹饰、工艺等综合因素观照,令人感到这是一个人类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的时期。这种“同步”现象令人着迷。
我是说陶艺在人类早期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表达,我有幸继承祖先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芒的表达方式。我做陶艺是在用陶泥作诗,表达我的情感和我所处的这个世间的某些精神印记。”
35-22.jpg 35-23.jpg 35-24.jpg
邓红锦陶艺所蕴含的情感、精神,在她的代表作之一由三支意蕴连续单体瓶组成“远处传来歌声”、“歌声远去”、“心底里响起歌声”的《歌声》套瓶,体现出这样的意蕴:“我们的快乐和幸福依赖于外面的给予,如同歌声传来我们快乐,歌声远去我们失落。那将是被动的,外界的东西即能来,亦能去。我们要倾听内心诞生的歌声,那是恒久的愉悦与充实。这是我自己精神成长的感悟。因此,在我看来,这个作品是一次叙事,一个讲述,一句格言。”
“当然,陶作是科学、艺术、文化、情怀与智慧的综合体,陶泥配方、器型、图画、刻填工艺、焰火气氛、磨制等等,无一不影响着表达效果。虽然这个作品获得了“彩云之陶,陶醉中华”四大名陶联展的特等奖,但我很清楚,这并不意味作品的尽善尽美,而只是意味着业界专家对我现阶段冶陶的思想方向的一个肯定。正如一位老师对我说的:“你的作品打上了强烈的当代文人烙印。”
“现在我自己回头再看这个作品,有几个方面是我所要继续寻求的:一是胎体或偏冷或偏暖的色调,哪种更搭配主题表达?我应当增加或减少几度窑温才能达成较为理想的状态?二是彩填的颜色怎样才能跟陶泥更相融?我想让那绘图就像从本坯泥里面长出来的一样。因为我一直在思考绘画在陶上的呈现这个问题。画在陶上,应该是1+1=1的关系,是拆不开的关系,而不是1+1=2,各是各,仅仅把陶坯当成绘画介质。”
邓红锦的《状态系列》与《歌声套瓶》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图案元素是线描的男人、女人、孩子,呈现时光流转中的情态与状态,体现俗世的温暖氛围。据她介绍,这个作品表现了她内心里对生活每时每刻的回眸,这是一种依恋与认可。《姿态系列》《歌声套瓶》同时参赛,并获得金奖。从中不难看出,邓红锦每一件走心的陶艺,让她的“文人陶”散发出璀璨的辉煌,到了一器难求的境地。
35-25.jpg 35-27.jpg 35-29.jpg
文人陶的个性在于,那些收藏者至少能从品相中感受到创作者文化思想、精神情怀的存在,这种存在将会持续永久、流芳百世……她让我想起曾经读过宜兴一位叫刘华的《文人陶刻艺术浅析文字》中一段话:“古人为画者多以‘诗书画三绝’称之,诗为文居其首,画为艺居其末,因此,‘诗、书、画’如此排序是有它的必然性。艺术同理相生,放之于陶刻也是如此。若想成陶刻为艺,摒俗弃贱必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如此从艺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必从艺出,相合文人雅趣,故而得进高雅之堂,所以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既是作为文人陶刻艺术家的重要前提,也是文人陶刻的重要体现。”
情同此理,笔者以为邓红锦已然达到了自我栖情玄远,确然绝俗的意蕴中,完成了于道、于德、于仁、再于艺的境界中。邓红锦创意文人陶锦窑的注入,犹如一道清流,让华宁陶界多了一份光亮,可见玉溪华宁人的远见卓识。
可惜,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邓红锦得意之作,当地相关身份人员领着外来者们前来参观,我们不得不悄悄退出,留下一份余念后会有期了。 (待发)
35-30.jpg 35-31.jpg 35-32.jpg 35-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5

帖子

830

积分

UID
296198
最后登录
2024-6-7
发表于 2022-1-27 07:5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云南
华宁陶真的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1297 | ?????1127